刘北元指出,从投保目的来说,会想为自己投保疫苗险,是为了转嫁疫苗施打后出现不良事件后,可能会发生的损失。这种损失一个是工作收入损失,另一个则是医疗费用支出。
刘北元表示,目前市面上疫苗险的理赔项目,多数都从住院开始提供,也就是说,若不是严重到需要住院,疫苗险是不会被启动的。根据《天下杂志》报导,英国温顿风险中心(winton centre for risk and evidence communication)所做的分析比较,截至4月底的英国临床资料,60-69岁的人,施打AZ疫苗产生血栓的机率是百万分之八,而在低暴露情况中,死于新冠肺炎的机率是百万分之一四一,死于交通意外的机率是百万分之二三,被雷打到的机率则是百万分之一。因此,施打AZ疫苗产生血栓的机率,大约比被雷打到的机率略高一些,但比死于交通意外低。
刘北元进一步指出,想要投保疫苗险的人,可从上述各种情境的发生机率,加以评估。
至于疫苗险理赔是否提供工作收入损失补偿?刘北元说,因为大多数的疫苗险并未将其纳入理赔范围,若是非常重视工作收入的人,想投保疫苗险前,应仔细看清楚保单的承保范围是否以住院为理赔的要件?以及是否有涵盖工作收入损失?
至于疫苗险是否有无医疗险?刘北元指出,从保障内容来说,疫苗险的理赔项目大致上有住院日额、慰问金、加护病房增额给付及丧葬费用。对于平日就已经相当重视医疗险的人就会有住院日额,当被保险人出现疫苗不良事件时,原先医疗险保障即会被启动,因此,只有尚未购买医疗险或是保障额度偏低的人,才真正需要考虑投保疫苗险。
值得注意的是,注射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发生猝死时,依据法院判决,可望申请意外险理赔,金管会保险局长施琼华也于6月17日表示,注射疫苗出现不良反应死亡时,保险公司应该理赔。
刘北元表示,一旦注射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疫苗险与意外险是否启动理赔的最大差别,就在两者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举证,要求不同。由于疫苗险的承保事故为「接种疫苗不良事件」,根据福部疾病管制署网站内容,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指的是注射疫苗后,发生任何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这些事件,有时序相关(接种「后」发生),但不一定存在着因果关联性。从卫福部上述说明可知,疫苗险的承保条件从法律角度来看较宽松,不需接种者去证明自己发生的不良症状、跟疫苗注射有相当因果关系。
刘北元说,若是在注射疫苗后死亡,要申请意外险理赔,依目前法院实务做法,恐怕就要受益人证明被保险人的死亡与疫苗的注射有因果关系。这种证明的责任,不仅仅是疫苗险不良事件中,时间顺序上的说明,而是要有科学上的论证基础,因此受益人负担的举证责任异常沉重。未来,若没有官方出面协助疫苗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认定,或是法官依法减轻受益人的举证责任,对于意外险的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而言,恐怕会是一场旷日费时的诉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