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黄文博专栏】我现在不要你这位朋友,是不想以后你把我当敌人。

拜登丧犬,蔡英文发文致悼。值此台美「非同盟战略合作关系」如胶似漆之际,你赠我疫苗,我悼你犬忧,两想往还,互送秋波,系属正常。

悼犬文一出,有颂扬者,讚其反应得体,因美国人视犬如家人,发文隔洋送暖,适足以回报美国跨海赠苗之义举。亦有责难者,批其矫情,哀悼美国犬的速度远胜哀悼台湾人,坐实了双标冷血指控。

我无意议论悼犬文,却因此想起因疫情而起的多项争议,如国际疫苗採购疑云、国产疫苗闯关疑云、郭董捐赠卡关疑云、打AZ致死原因疑云、英国变种病毒破口疑云、第二类接种人员名单疑云。

疑云林林总总,但舆论攻防总可以归类为两方势力,一方相信政府、护卫官员,另一方质疑政府、唾弃官员。

立场各异的评论,透过社群转传,分享者自会筛检看得下去的评论,在巩固自身心防之余,并有助于维持同温层色温一致,不让自己人看了不开心。偶有摘录分享对方言论者,其摘录用意亦多为讪笑讥讽对方智障无脑。

我在同温层久矣,一向不遮掩自己立场,对协助维繫色温也不吝付出,因此绝不自认客观。然而我有追根究柢的习惯,坚持综观两造双方评论,避免自限理智失衡,即使彼方言论如何无理,仍强迫看完。

其实,强迫自己读完相信政府、护卫官员的言论,极不容易,难免刺眼伤脑损元气,所幸心中那一把尺,也就是立场,已内化形成校正回归机制,保护自己免遭洗脑。

上面这段话,把主客易位,写成是彼方说的话,同样成立。问题是,连像我这样愿意按耐脾气阅读彼方言论的人,都如此立场鲜明,绝大多数只愿意待在同温层的民眾,其各自立场之牢固,绝对超乎想像。

就算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标榜客观中立,呼吁彼此尊重,或动辄两边各打五十大板,但面对关键的价值抉择时刻,如选举,中间选民左望右看,还是必须二择一。

台湾,六十年来离彼此越来越远的立场,各据一方,合力扯开认同的伤口,永难癒合。

在言论立场歧异的台湾,筛检言论已成反射动作,你是什么立场,就会相信什么言论,也会替那些言论辩护,更会认为立场歧异的对方无可理喻兼无可救药。

社群上的浏览人,自戴滤镜,有效滤除对方言论,而整个言论市场,垄罩在蓝色与绿色两个巨大滤镜下,视对方言论如病毒,去之后快,毫无理性论辩空间,而且,彼此都会指责是对方不讲理。

传统传播学的守门人理论,负责看守把关的是主流媒体,目标明显,媒体难以卸除筛检言论的责备。

台湾现况,无数大小媒体开启滤镜,自我守门,量产出的特色言论(特别蓝色或特别绿色),藉由社群上的个人再一次开启滤镜,自我守门,筛检接收熟悉的言论,喷发于群组中,如洒下镇静剂,抚慰人心;如洒下兴奋剂,鼓动人心;如洒下麻醉剂,麻痹人心。双重滤镜,处处可见,坚壁清野,严守门户。

言论,经由戴滤镜的守门人们双重自我守门,如揉洗掉麸质的麵糰,只有形体,没有劲道。做成馒头,喂食自己人,富有口感,却缺乏营养。

或许正如行销大师Seth Godin(紫牛的作者)所说:「不要追求more,enough就好,我只想为那些认同我的人而工作。」在立场主导一切,妥协就是投降的台湾社会,舆论言论真的做到Godin所说「只为某些人,不为所有人」悲哀但无奈,不甘如此却没有选择。

我无奈,我选择守护我认为正确的同温层,我相信蔡英文重视拜登的爱犬胜于台湾染疫身亡者,我相信执政党在立院否决8项在野党提案背后有着不可见人的秘密。

我相信的一切,如同跟我看法相反的朋友所相信的一切,全都是相信我们自己坚持的立场而已。问题是,在这个真相浑沌不明,掩盖真相甚至变造真相的地方,除了立场,我能相信什么?

经过疫情突起的一番折腾,我有更多时间思索朋友的定义,有平日相处不辍的朋友,有长年深交的朋友,有演算法牵线的朋友。

在这场大难当头的攻防战中,各方朋友们,很多人不忍了,不演了,不躲了,不哑了。喔!这才发现,原来某某某戴着跟我同色的滤镜,原来某某某戴的该色滤镜既深且厚,原来某某某是善于偽装的藏镜人。

我本非面面俱到之人,无法处处与人为善,朋友于我,寧缺勿滥,连是否要加脸书牵线的朋友,都踌躇再三,顾虑新进朋友看了我的贴文会不开心,而我也从不认为自己的贴文能够穿透绿色滤镜,改变对方立场,因此朋友数成长缓慢。

在如此有限的朋友中,有人赞成苗博雅说的「全国⋯⋯县市⋯⋯一起陪双北在坐牢」,我尊重。有人赞成卫福部次长说的「这一波疫情⋯⋯万华地区⋯⋯这个地方是一个破口」,我尊重。有人赞成「买不到疫苗全因中国阻挠」的说法,我尊重。

我唯一没办法尊重的,是有很多人给予政府无限上纲的宽容,眼里尽是温暖肯定,嘴上满是甜蜜称许,领导人干甚么都是对的,政府怎么做都要支持。结果,无限上纲的宽容养出一个专制政府,宠出一位极权总统。

总统的悼犬文,一点都不重要,让台湾质变成披着民主外衣的独裁国度,才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臣服于威权,甚至助长威权的民眾,包括我的一些朋友,一口口喂养出专制政府与极权总统,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疫情期间意见相左,要跟朋友划清界线,值得吗?是否小题大作了。

看看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嵇康所写名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吧,为了推辞好友举荐任官的事,洋洋洒洒的要跟好意促成者绝交,虽义正词严,也未免小题大作了。

事实上,嵇康的绝交书不仅明志,字里行间正是不愿与当道同流合污的立场问题。对了,还是那句话,在混混浊世,除了立场,我能相信什么?要我跟无条件相信政府、护卫官员的朋友称兄道弟,办不到。要我跟身上藏了一支比我还大支滤镜的藏镜人虚与委蛇,办不到。要我跟臣服极权的民主背叛者博感情,办不到。

可见的将来,当台湾逆向演化变成亚洲继北韩之后的独裁政权,与其到那个时候,由他们视我为反动敌人,不如现在由我解除跟他们的朋友关系。

别勉强当朋友,被朋友气到,会内伤。当路人,彼此遇到,还能互相点个头。

作者为资深品牌专家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摘录自品牌原来如此,原文分享于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立场 #言论 #滤镜 #疑云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