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妻子、母亲也是地方议会首长的高雄市议长曾丽燕,对争取低收入补助、失智者权益等社会福利不遗余力。疫情扩大了社会的不平等,如何建立后疫情时代的社福之路,成为曾丽燕问政的关注目标之一。
前瞻社福规划 协助扶持弱势
近年来,生育政策成为城市发展刻不容缓的议题,市府的育儿政策一直受到市民关切。高雄市有38个行政区,迄今尚未达到区区有公托的服务,影响年轻市民生育的意愿,并成为议员问政焦点。高雄市议会议长曾丽燕认为:「公托服务涉及场地、人力及经费三大面向,唯有尽速解决上述三大面向的困境,才能快速倍增公托服务量能,打造符合市民需求的育儿环境。」
当前世代面临气候变迁、产业改变,加上疫情衝击民生百业,扩大社会不平等,服务弱势市民的社福团体,营运因此面临重大挑战,也直接影响弱势市民的权益。「中央政府对服务弱势的社福团体之纾困标准与措施,还是太严格,可以再放宽,对陷入运作困难的社福团体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助益。」曾丽燕说:「在中央的纾困项目外,希望市府也能主动提供补助协助度过难关。而站在民意第一线的全体议员,必能凝聚共识,在经费方面给予支持。」曾丽燕强调,施政要让市民有感,社福政策的预算分配与实施应有轻重缓急,让最弱势及最需优先照顾的市民普遍有感最为重要。
规划好环境好生活 让市民好幸福
打造宜居城市,是每位施政者的目标,而评判宜居城市,有劳动就业、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教育资源、交通运输等不胜枚举的指标。但作为与市民接触、为民喉舌的第一线,曾丽燕认为最重要的宜居指标,是市民的感受度。
「高雄是一座传统产业的城市,过去在工业污染下,环境保护与市民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打造宜居城市的任务比起其他城市更为艰鉅。」她说:「宜居城市应该有面面俱到的行动计画,并且有兼顾创新与延续性的建设。」她提醒让市民安居乐业,要从三个面向下手。第一,「好环境」─无污染而安全的居住环境,第二,「好生活」─人人有工作,拥有维持基本生活的经济条件,以及「好幸福」─让市民对城市具有幸福感。
在有限的预算中,如何把社福经费花在刀口、事半功倍,成为议会把关的重要挑战。曾丽燕希望府会共同从点、线、面全方位布建,塑造良好生活环境,让市民能在高雄安心育儿、生活、快乐就业且有幸福感,打造真正的宜居幸福城市。
本文作者:Naru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