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意基金会日前公布民调,中间选民大幅增加,民眾党立委张其禄今天解读,「独立选民」渐渐成为可以左右选举结果的关键性力量,民调专家廖达琪则表示,民眾党有被打成小蓝状况,在野势力若无法有效整合,则民进党有可能长期执政。
台湾民意基金会12日发布的「台湾人政党认同」民意调查显示,有28.2%台湾民眾认同民进党、18.9%认同国民党、15.6%认同民眾党,另有48.2%之认同为中性选民。民进党认同者在3个月内流失逾15%,国民党认同者几乎无增减,民眾党的认同者则如「旱地拔葱」,上升7.1%,而中性选民亦飙升12%,显示国内政党政治的板块移动出现激烈变化。
张其禄与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廖达琪今天召开线上记者会,分析Covid-19疫情衝击下的民意变化及政党板块移动情况。
张其禄表示,目前台湾的最大党已经不是各传统政政党,而是变成「人民最大党」,即非蓝、非绿,亦非白的民眾成为主流多数,其投票的意向可能超越蓝绿,甚至对传统政党并无特定偏好,抑或其偏好是随时空情境而随时转变,并无定向。
他说,这是成熟公民社会所常见的一种情况,目前台湾的政治板块大致仍呈现「3、2、2、3」的盘势,即民进党、国民党、各小党加总,以及独立选民各占3成、2成、2成及3成。民进党与国民党因其歷史及组织因素,可被视为拥有铁盘或基本盘,即在最差的情境下大致仍能保有该成数的得票。
他举例,2020高雄市长补选,李眉蓁仍有25.9%得票率,而最差一次是在2010年陈菊(民)、杨秋兴(无)、黄昭顺(国)三人竞选,国民党惨沦为第三时,仍有20.52%得票率。各小党加总大致能有国民党或稍大于国民党之盘势,但因并无能使「第三势力」有效整合的政治人物或号召诉求,其个别政党目前尚难马上挑战或取代蓝绿两党。
此次疫情对民进党的支持度确实已经产生重大衝击,张其禄表示,这非常可能影响「独立选民」在下次2022地方大选时的投票意向。若独立选民的钟摆效应又起,可能会重演2018年地方选举状况。
廖达琪教授则指出,此次民调确实看出民进党受疫情处理不佳的影响而有「滑坡效应」,民眾党因柯文哲对中央的挑战而大有斩获,国民党则因缺乏角色扮演而未能得分。
不过,她说,民调结果仍是起伏甚大,浮动性极高的一种短期民意认知;当回归大选时,则还是比较受到基本盘势的影响,这是属于一种长期的大趋势。
若按近年来实际选举结果而言,尤其是单一席次之选举,她认为,绿营约有3成5的基本盘、蓝营则有2成5,加总大约是总选民数之6成。另外2成选民则不会投票,所以「中间选民」大约还是只占2成,是属于浮动选民。其中又可能有1成或1成多的选民以本身的选举利得做为投票判断,真正会摇摆的选民则只有8%或9%,是选举结果真正的关键决定者。
至于目前的政党竞争情况,廖达琪指出,民眾党有被打成小蓝之状况,但蓝白之间却难以整合,短期内民眾党亦难取代拥有2成铁盘的国民党而成为第二大政党,这是民眾党在单一席次选举上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廖教授认为,影响选举变数甚多,也难皆凭短期之民意波动来判断,但在野势力若无法有效整合,则民进党仍有可能长期执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