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5月中旬要求全国中小学停课,儿少安置机构照顾人员工时及备援人力增加,导致机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但卫福部近日通知的「家外安置儿少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防疫停课期间照顾加给补助作业规定」中,以「防疫停课期间每人每月发给1500元照顾加给」,换算每天每童仅补助50元。
安置儿少停课留院时,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提供24小时的照顾,而在承受严峻疫情及个案突发状况之双重压力下,被告知无法领用1万元的儿童照顾防疫补助,还要协助家长领用。安置盟向卫福部表示意见,卫福部却回覆指出「宜由主管机关与父母或监护人共同讨论如何将该补贴妥善运用于照顾儿少」,但是否真的会有社工与安置个案原生父母讨论如何使用这笔款项在孩子身上?依据振兴三倍券的经验,有些在安置期间从未关心过儿少的父母突然与孩子联繫,却在领完补助后人就消失,又该如何期待这次的补助确实会运用在儿少身上?
安置盟提及,全国儿少安置机构等到卫福部的「家外安置儿少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防疫停课期间照顾加给补助作业规定」,却是以每月每童1500元,平均一天50元的补助来打发。因为疫情,安置机构共体时艰,以照顾安置儿少为第一任务,许多工作人员无法照顾自己家庭的孩子,也冒着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上班的危险,仍坚守冈位,但却无法容忍政府用每天50元来推卸应负的责任。
安置盟指出,许多儿少安置机构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民眾来院捐款,如今因为疫情,民眾无法前来机构,导致部分安置机构捐款收入大受影响,如高雄市慈德育幼院减少3成;云林县长爱家园育幼院更减少了48%。屏东县飞梦林家园院长罗汶欣表示,透过超商机台的小额捐款,去年同期每月大约为10万元,但自从发布三级警戒以来,6月份缩减为7000元,大幅减少93%,再加上因为停课增加的人事成本约两成,结算薪资时几乎发不出照顾人员的薪水,今年结算已亏损200万元。
但如安置机构要申请贷款补助申请时,却被社家署告知,儿少安置机构属于「住宿式机构」,纾困必要条件为「受指挥中心或主管机关书面通知停业而业务中断致使损失」。但安置机构认为纾困贷款就没有说需要停业,仅5月至7月间之月平均收入,较前2年任一年度同期或1月至4月任连续3个月月平均收入减少达15%,当工作人员都不清楚整个纾困措施,又如何帮助机构度过难关。
安置盟呼吁政府正视儿少安置机构的需求与处境,发起一人一信,告诉总统:「关心儿少安置机构的生存困境,不要牺牲安置儿少的生存权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