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的「铁杆兄弟国」巴基斯坦14日发生中企班车爆炸事件,中巴专家工作组现场调查最终定性,这是一起恐布攻击。此次事件造成中方工程技术人员9死20余伤,是中国在巴国遭受最大人员伤亡事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所长胡仕胜20日特别提醒,全案发展要谨防「三个挂鉤」:勿将事件与中巴关系挂鉤、勿将事件与中巴经济走廊挂鉤、勿将「巴塔(塔里班)」和「阿塔」挂鉤。

胡仕胜在《环球时报》撰文指出,作为中国人理应激愤,喊出「虽远必诛」也属应当。但在激愤之余,还需平復心境,冷静思谋,不要中了施暴者的「连环套」。特别是,还需防范中企班车爆炸案催发「次生灾害」。

胡仕胜指出,首先,不要将爆炸案与中巴关系挂鉤,谨防破坏中巴友谊与互信。

今年是中巴建交70周年。也许,破坏中巴关系正是这次恐袭的最大目的,如果对中巴70年久经考验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生质疑,那可能会上了施暴者的当。

中巴友谊之所以能歷久弥坚,特别是在国际舞台上,巴基斯坦往往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中国主张,驳斥反华言行。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巴基斯坦裸捐了作为「战略储备」的所有帐篷。

巴军政当局其实始终把确保中国在巴利益安全当作头等要务。对于如此友华的国家,绝不能因一次对方的安保失败就完全忽视其对中国人生命财产的「安保」承诺与努力。

胡仕胜表示,其次,不要将此次事件与中巴经济走廊挂鉤,谨防衝击走廊建设大局。

出事班车是往来于达苏水电站工地的通勤大巴。达苏水电站不属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专案。它是世界银行出资并由中国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大型水电专案,隶属巴基斯坦水电发展局(WAPDA)。WAPDA负责人是退役陆军中将。按说,他应比中国人更为震惊、愤怒,尽快将恐怖分子绳之以法,严惩不贷。但迄今仍无头绪来看,这起爆炸案确属「疑难杂症」。

因此,论此次恐袭时,不可牵强附会地将之与走廊建设紧密挂鉤。这样做本身并不符合事实,对巴方安保努力特别是对走廊建设的安保努力有失公允。而且,这样做还极有可能严重干扰走廊的未来建设。

胡仕胜强调,第三,不要将巴塔与阿塔混为一谈,谨防干扰地区综合战略目标。

尽管迄今无人「认领」此次「恐袭」,但专家学者基于以往记录大多将施暴者锁定在巴基斯坦塔里班(即巴塔)身上。

巴塔长期以来既反对巴军政当局也反对巴军政当局的一切支持者。很多时候,巴塔的恐袭可能波及中国目标,意在让奉行对华友好、高度重视对华关系的巴军政当局陷于尷尬境地。今年4月21日发生的针对中国大使下榻酒店的恐袭即是明证。

但在谴责巴塔甚至主张军事打击巴塔时,不能将之与阿富汗塔里班(即阿塔)相混淆,并质疑中方对阿塔的接触政策。

虽然都叫「塔里班」(即宗教学校毕业生),但巴塔非阿塔。两者的「政治待遇」和「政治地位」有着天壤之别。巴塔国际社会定性的恐布组织,阿塔则更多地被视为是一支「反政府武装」,在阿富汗还执政过。两者性质不同,政治目的各异,且相互独立。

巴塔的回流显然会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成不小威胁。考虑到阿富汗对地区互联互通的期待,中巴阿三方都有必要加大联合防范与合作应对。但一定要记住的是,中方对阿塔的策略是积极鼓励其参与阿内部和谈,从而最终在阿止战止乱。中方对巴塔的策略则是保持警惕,有力应对。的这两项政策不能相互干扰。

#巴塔 #中巴 #挂鉤 #阿塔 #胡仕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