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程富阳专栏】前中央社资深特派记者左化鹏兄以Line电知,他日前同时接到两则有关「黑猫」的讯息;却竟是一惊一怅,一喜一悲;惊喜的是,突接到笔者以「黑猫宅急便」给他快递了个人近作《富阳随笔》一书;悲怅的是,他接到远在美国加州,曾经是中华民国空军第一批六名赴美受训的U2飞行员之一,也是「黑猫中队」前中队大队长王太佑溘然长逝的不幸讣闻。

左兄引以为喜的,自然只是为给后进一个深切的鼓励,而吹拂一束绚丽而闪的阳春;但他悲的,则是为一只殒落的雄鹰,一位折翼的军魂,更是为一个注定飞逝的时代而悲。他喜的,只是对生者一个剎那喜乐的凡间际遇;而悲的,却是对亡者一份永难挽回无常的怅然,这两者当然不成比例,但却常常在时代的每个角落同时发生。

用「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漠视态度,对待曾经为时代付出生命的勇者,正是让歷史沦落为「坏壁无由见旧题」的沧桑与无奈;化鹏兄用《殒落的雄鹰》一文,以深邃的文字,来缅怀与追忆那一段国际冷战中,海峡两岸的尔虞我诈,兵锋相对;并藉飞行员王太佑一生数度服务于黑猫中队的幽光隧道,以阐诉那段中华空军健儿为国牺牲的悲欢岁月,除冀望执拾那段「往日崎岖还记否?」置身国家患难的情义,更企图唤醒那段「路长人困蹇驴嘶!」几渐被遗弃美中台间如敝履的歷史记忆。

在上个世纪的5、60年代,正是国共内战后,双方处于「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处境,却正是这种状况,提供了美国以飞行科技航空器U2侦照机支援中华民国的契机,让台湾的空军成为当时「咨尔多士,为美前锋」的时代背景。

1960年,本在台湾35中队的另一位飞行员陈怀生少校,正与一组机员奉派于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受训,当时他已先行接获国内命令,告知他返国后将加入一新的飞行单位,以执行特殊任务。他就以基地里的官兵俱乐部「Black Cat Lounge」之名,为U-2侦察机设计了一个黑猫图案,并事先特地订作了一批标有黑猫图案的夹克,这也是尔后35中队被称为「黑猫中队」的原委。

等他们回国后的1961年1月,美国首架U-2C型战略侦察机及美国中情局G特遣队,与H特遣队已经在等待他们一起进驻空军桃园基地,并开始了逾12年为美国担任侦查大陆各种军事侦察的任务。

1962年1月13日,穿着黑猫制服的陈怀生少校即成功驾驶U-2C型侦察机,开启了巡航侦察大陆地区的首航,却不幸随即于当年9月9日驾机侦察大陆江西地区,遭中共解放军击落身亡;然而,死亡的纪录只是这项艰鉅飞行任务的起点,而非终点。

这项侦察任务持续进行,直到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森访问北京,对中共承诺停止在中国大陆的侦察任务;最后在1974年11月1日解编撤销中华民国「空军气象侦察研究组」,第35中队黑猫中队战略侦察任务方才正式划下句点。

从1962年到1974年之间,黑猫中队共建训了28位飞行员,并执行220次高空战略侦察任务,最终整个换装训练及作战任务期间,共损失了16架U-2侦察机,10名机员殉职,2员被俘,只有16员功成身退。

但这段歷史却因美国70年代初越战的失败,而把60至70年代原以吓阻为中心思想的「灵活反应战略」(Flexible response strategy),转为整个70年代包含尼克森、福特及卡特总统的「和解战略」(Reconciliation strategy),不但在1972年由尼克森与中共签订了「上海公报」,确定了美国迄今「一个中国」的政策,更由卡特总统接续于1979年与中共建交,让台湾完全弃守攻势作战,而转为彻底的岛屿防卫作战态势。

基此,这段美台军事联合对抗中共的黑猫侦察行动,在那个正追求美中契合的年代里,遂成了一段不堪回首的遗恨,成了一段注定被封尘的军事秘密,而台湾这一批最优秀的空军飞行员;牺牲的,被埋骨归葬于无名的僻壤乡土之下;幸存的,则大都被美国CIA接送往美国,埋名隐匿于遥远的域外之地;他们的故事,直到多年后,才被重新挖掘,他们英勇的爱国事蹟才被人再度津津乐道。

如今,昔日「黑猫中队」英灵几近凋尽,英勇的故事也正被无情的时间,与残酷的政治现实所冲刷与淡化;而台湾新的世代,知道更多有关「黑猫」的讯息,似乎只是「宅急便」这种快速与便捷的输运科技,对上个世纪两岸经歷那种「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无畏军魂气魄,恐无心多想。

难怪,在看遍上个世纪整个60到80年代两岸对抗,及上世纪最后20年两岸和解与交流,却在21世纪的今日,竟再度重睹两岸重返昔日冷战情境的前中央资深特派记者左化鹏兄,在同一天接到两个「黑猫」的讯息之际,要为一件「黑猫快递」而心生巧合怀想,会为一奠「黑猫讣闻」而触情撰文;我在想,他写的不仅是为在远方的亡者而悼,也应是为将逝去的一段时代与歷史而悼!

作者为退役上校

照片来源:王太佑二子王言仲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黑猫 #侦察 #任务 #黑猫中队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