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警戒将于27日起降级,但餐饮内用无法戴口罩,台大公卫学院副教授陈佳堃今天说,梅花座隔板效果有限,最好容留人数减半,开门窗与风扇,并监测二氧化碳确保通风换气品质。

国内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趋缓,行政院宣布将于27日起疫情警戒降至2级,台大医院今天举办「COVID-19疫情微解封后的环境防疫与通风换气」视讯记者会,说明餐饮内用与开放场所的防疫建议。

陈佳堃指出,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已将气胶传播列入COVID-19传染途径,因人体呼出的气胶微粒的粒径大部分低于50微米,即为PM50、PM10到PM2.5大小。

陈佳堃说,COVID-19室内传播的关键因素包含容留人数、空间大小、停留时间、气胶、通风效果与使用口罩。他认为室内最好也维持戴口罩,但若用餐无法戴口罩,就要降低容留人数并增加通风换气。

他以中国大陆广州一起餐厅群聚事件为例,有3桌出现确诊者,都集中在同一个空调迴风区域。分离式冷气大多无通风换气机制,开冷气同时,必须加开门窗并加装风扇,才能让气流移动、病毒飘散。

陈佳堃建议,餐饮业可打开大门,并在窗户上方加装排风扇,若使用电扇取代排风扇,则可靠近窗户,将室内空气往外吹,而冷气空调强度以中弱为主;另需注意吊扇可能造成由上往下的气流,形成气流死水区,建议吊扇转速勿开太强。

此外,餐厅座位也建议靠窗,另可加强排油烟机流量。餐饮区常见梅花座与隔板,陈佳堃说,隔板只能阻挡50微米以上的飞沫,更小的气胶微粒会随风飘扬,梅花座距离不够,最好採「梅花桌」拉开距离。

台大医院环境及职业医学部主任苏大成也直言,隔板已证明无效防范气溶胶传播,未来或可比照烧烤店,研究个人化换气空间;另也要落实身分验证、加强清消及减少使用纸币习惯等。

陈佳堃指出,容留人数过多会造成气流短路,建议人数减半,用餐时间也建议控制在30分钟内,他也建议店家可在与人同高处,加装二氧化碳监测仪,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代表须加强通风换气。(编辑:戴光育)11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