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课纲强调素养,但素养是什么很多老师和学生还是雾煞煞。人本教育基金会号召关心教育的学者们成立「素养守护团」,希望能协助老师们检视出题,进一步促进社会对话和讨论,让素养教育得以落实。

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长冯乔兰表示,在教育现场,「自称(或被以为)素养」的考题或习题,却给学生带来了非必要的压力,给亲师带来相当的困扰,让社会大眾产生负面的观感,「素养民怨」正在稳定累积中,预示着教育改革的隐忧。

冯乔兰举例,有一个英文题目以图形连结的方式来命题,其中四个图形里面分别填上turkey(火鸡)、pumpkin pie(南瓜派)、family dinner(家庭晚餐)及Indians(印地安人)等文字,要学生联想这是什么节日?答案是感恩节。

不过冯乔兰说,感恩节和印地安人连结,是殖民时代的旧思维,缺乏对「原住民的掠夺和屠杀」的反省与批判,美国女星安洁莉娜裘莉曾说「我们不过感恩节,因为它是个『屠杀纪念日』!」

冯乔兰表示,这题用一种「图形连结」方式来包装,做出「素养状」,很容易造成不知道感恩节和印地地安人关连性的小孩有错误认知,这不是好的「素养题」。

高师大科学教育暨环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黄琴扉说,素养的核心精神是将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连结,但现在素养题给外界的印象是题目冗长及考超龄资讯,而且没有脱离传统考试思维,将增加学生学习的挫败。

国立台北大学师资培育中心教授宋佩芬表示,108课纲强调素养,但中小学老师在考试时如何出素养题,是一种学习。老师出的是否真为素养题,需要第三者帮忙检视,以促进社会的对话和讨论,而「素养守护团」希望在这方面可以提供协助。

「素养守护团」有两项主要工作,一、素养评量健检,定期收集各校平常考及作业题目,分析其素养内涵;共同研究出题方式,以协助老师发展素养评量;二、 素养概念论述,针对大眾对素养的批评或误解,乃至「课纲」或「政策」隐藏的问题,即时了解问题之所在,提出论述,促成社会对话。

#素养 #素养题 #守护 #冯乔兰 #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