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陈朝平专栏】史学泰斗余英时先生,步下了人生舞台!
初次亲炙大师,硕士生,还在《中国论坛》任职,大师,瞻之俨然,即之也亲。转任《中国时报》专栏组后,经常就国内民主政治发展问题,透过越洋电话,邀约先生撰稿评论,先生勉为其难地应答后,没两天,便会传真亲笔撰写的文稿。
先生的行书和草书,棒极了!捧读先生的文稿,不仅文字结构严谨,大家气派,龙飞凤舞的钢笔字,也让人心生向往。
先生每次回国,我都有机会趋前拜望。印象最深的一次,先生下榻民权东路的亚都丽致饭店,我到饭店时,先生因班机延误,尚未抵达,先生抵达后见我在柜台前恭候,办完入住手续后,特别邀我到他的房间内小叙。
约莫半小时的光景,先生含着菸斗,坐在仿古的沙发上,怡然自得,一面回答我那些俗不可耐的问题,一面还殷殷垂询我在时报工作的情形以及我对当时国内政经局势的看法。大师风范,长留脑海。
我生也鲁钝,所学不精,未能追随先生治学,不无遗憾。昨天清晨,忽闻先生仙逝的噩耗,往事歷歷,浮上心头。书架上翻出年少轻狂时买下先生两本早期的着作。硬皮的《论戴震与章学诚》,红皮烫金封面,依然簇新,内容几乎毫无印象。
79年五刷出版的单篇通论选集《歷史与思想》,已然泛黄,翻开内页,好些地方都有铅笔画下重点的痕迹,莫非,随着一条条淡淡的铅笔画线,先生的思想早已影响了青年的我?
投身商海后,与媒体渐行渐远,再也没有机会向先生请益。从媒体报导得知,先生反共、坚持平反六四、因而名列中共黑名单,另一方面,先生也曾声援党外人士、支持太阳花学运、发言支持香港占中、反送中运动。
我好奇的是,向来关心「民主」与「人权」的先生,对于互联网时代、太平洋东西两岸网军和假新闻泛滥的民粹政治,又有甚么样的观点呢?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照片来源:作者脸书截图。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吸菸有害健康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戒菸专线:0800-636363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