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朱国珍专栏】小壮丁从小就懂得「营养均衡」。或许是每餐我都会向他解释餐桌上只出现二菜一汤不是我懒惰,而是内容物包含谷类、蛋白质、蔬菜和水果,这就是营养均衡的基本组合。
蛋白质来源以鱼肉豆蛋奶为大宗,我从中挑选铁质含量丰富的牛肉作为料理首选。小壮丁断奶后的副食品,就是从自制牛肉泥开始,将牛腩牛腱加点青葱与姜煲到软烂,再用调理机将肉块打成肉泥,分装两百公克小袋置入冷冻库,每次用餐解冻一包,营养方便。
小壮丁在我肚里时,我为了补充铁质经常吃牛排,也许这隐形胎教也让小壮丁对牛肉情有独锺!
烹饪家常料理,我会做牛肉汤、滷牛腱。我的滷牛腱功夫一流,有次滷好整颗牛腱,刚刚放凉,还来不及切片,就被当时念幼稚园的小壮丁拿去整颗啃光。那画面又纯真又野蛮,至今让我念念不忘。
今年因为疫情无法经常外食,只好天天在家磨练厨房功,尤其是红烧牛肉汤,已经炖过好几次。日前,我终于缔造出个人烹饪史上登峰造极的牛肉汤纪录。
这次从大火滚沸之后就不断传出销魂香味。所谓销魂,就是心神随着香味荡漾,意乱情迷。空气中瀰漫的分子已经不是味道,而是幸福张力!这味道让人迫不及待渴望品尝;而且明明已经吃饱了,却还是无法抑制欲望想再往肠肚里灌溉美味。
其实,这次使用的食材和前几次都相同,只是在比例上做了调整。锅内置入六条牛腱(牛腱先切段,在铁锅中稍微乾煎锁住肉汁)、洋葱两颗,红萝卜两根,葱段、姜片、大蒜粒。
调味料方面,使用五种酱油,分别是纯黑豆酿造、金标老抽、壶底白荫油、蚝油与酱油膏,再加入绍兴酒与米酒,少许冰糖、白胡椒粉、黑胡椒粒、荳蔻、花椒、八角。最后用压力锅煮沸发出声响再转小火续煮十五分钟,极致美味的牛肉汤就出炉了。
到底有多好吃呢?且让我举个实际的例子。我炖好这锅牛肉汤,原本预计连续吃个三、五天。当天出门时交代小壮丁自己料理午、晚餐,可以炒青菜搭配牛肉汤,主食吃麵或饭,两餐饱足无虞。
结果,晚上我回到家,发现一个七公升的不锈钢锅里只剩下三分之一的牛肉汤。短短不到十个小时,他一个人竟然吃掉将近五公升的牛肉汤!
难怪每周带我去美式卖场採购的好友君瑜会说:「妳家小壮丁一人吃三人份,所以妳每次买的数量都跟我家五口人差不多。」
究竟这回为什么能够做出「登峰造极的牛肉汤」?我认为关键在于「调和」。过去几次炖出的牛肉汤也美味,但总是无法让人惊艳,就在于味道上总有个卡关的地方,例如洋葱太多削弱肉香,或单一酱油的贫乏,导致味觉缺乏层次感,无法抵达食材皆能「物尽其用」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物尽其用」的哲学并不在「多」,而是在「巧」。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式食谱都会出现「酌量」或「少许」的调味料比例,而不会明确说明几公克。因为美味确实是无法量化的直接感受,它最终要成就的也是一种艺术完整度。
我觉得,将每份食材都做到最完美的发挥,那就是最完美的料理演出。如果硬要按照标准作业程序来做菜,那么,业界大厨都可以让位给机器人来掌炉了。
上回小壮丁一次吃完整锅牛肉汤的纪录,是我做出「好吃到寧愿开会迟到」的红酒炖牛腩。
这个料理的起心动念并非我热爱烹饪,而是,因为买到某家族酒庄的陌生品种红葡萄酒,出于对「家族酒庄」的好奇心决定买来佐餐,没想到口感过于甜腻,实在喝不习惯,于是拿来炖牛肉。
也许因为使用将近整瓶甜红酒加上料理米酒(不掺水),让牛肉遇热后的纤维能够保持弹性,再加上蚝油、黑抽、酱油、冰糖、黑糖、葱蒜少许,与红萝卜、马铃薯的天然甘甜,煮沸十五分钟后关火浸泡二小时,让每项食材都入味!这次晚餐让放学回到家的儿子,把整锅牛肉与电锅里的白米饭全部吃光,开心的不得了。
小朋友似乎都喜欢吃口感温润的日式咖哩,以前我也常做。但是我做这道料理比较费工夫,通常先用压力锅熬煮原汁牛肉浓汤,之后放进冰箱冷却。隔天将汤面上凝结的油脂捞出。
咖哩牛腩必不可少的马铃薯,去皮切块后就用这些牛油加热乾煎,锁住马铃薯的固态,之后再和红萝卜一同放入牛肉汤熬煮,才不会煮到融化。
整锅蔬菜牛肉汤煮沸后放入咖哩块,直到咖哩块完全溶解,用小火续滚七至八分钟,关火,浸泡一小时。等到要吃的时候再开火加热,健康美味的咖哩牛腩就可以上桌,保证孩子又会把电锅里的饭扒光。
逛菜市场时看到好友採买透抽、海瓜子,我一时兴起也跟着下手,准备给小壮丁来点新鲜好味道。
话说小壮丁是气喘儿,又是过敏体质,我听信坊间养生术,在他六岁前,几乎不吃带壳的海鲜。再加上我只会煎鱼、蒸鱼和红烧鱼,其他海鲜料理对我而言,等于是孙悟空闹龙宫等级的壮举,因此我家餐桌很少出现鱼以外的熟食海洋生物。
第一次买进海瓜子与透抽,有点让我不知所措,当天从中午一点就待在厨房里,直到晚上七点。
中午两点半端出「铁板透抽」与「滷牛腱」、「清炒龙鬚菜」。牛腱是之前就滷好的,我花了九十分钟洗菜和研究透抽。
「吃这个!」上菜后,我开心地说:「今天在滨江市场买的新鲜透抽。你小时候没吃过,现在可以尝试一下。」
「我可以吃一点。」他说。
老实说这个答案早在我意料之内,因为他从来没见过家中餐桌出现这种十脚章鱼。我可能想邀功,也可能是某种控制欲,我想让小壮丁把透抽吃完。于是说:「我希望给你均衡饮食。」
他看了餐桌:「有白饭、牛肉、青菜。已经是均衡饮食。透抽只是增加多样化。」
小壮丁说的也有道理。吃饱饭后,我又继续在厨房忙碌,接着要做肉燥。邻居妈妈建议加入猪皮一起熬煮,我第一次处理猪皮,其恐怖程度让我感觉自己彷佛成为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人魔,尤其当我发现猪皮上有毛,只好拿起镊子将猪毛一根根夹乾净,这过程又花了我好多时间备受身心灵煎熬。
此外,厨房里等待我完成的还有一道从来没做过的海瓜子;同时,今天在菜市场买到芥蓝菜的花心,面对这种密集蕊状蔬菜,我必须一粒粒洗乾净才放心让孩子吃进肚里。
然后就一路忙到五点半。
小壮丁走出房间上厕所时,突然绕到厨房跟我说:「妳整个下午都待在厨房里。」
我抬头看时钟:「是欸!我在厨房待了四个多小时⋯⋯」
虽然如此,晚餐还是直到七点才开动,桌上出现炒海瓜子、滷肉燥、红烧豆腐、清炒芥蓝花。老实说这些都不是功夫菜,我只是花了太多时间洗菜,以及上网搜寻炒海瓜子的作法。
「妳可以不要这么忙。」用餐时,小壮丁告诉我。
「我想做出多样化的食物给你吃。」我幽幽地说。
「我已经感受到妳的诚意了。」小壮丁很清楚地表达立场:「我其实吃什么都可以。」
「对啊!」我看着满桌佳肴,突然心生感慨:「透抽、海瓜子你都不吃。那我还是变回以前的妈妈好了,做我们平常习惯吃的东西。」
「嗯!」小壮丁点头:「妳在厨房的时间太久了。」
我确实花了整个下午到晚上的时间待在厨房里,只为贯彻猪皮溶解于肉燥的胶质提炼以及炒熟海瓜子。老实说,这些全部不是我的强项。
在我忙得头昏脑胀时,只有小壮丁把一切默默看在眼里。一个十八岁的男孩不会用命令句告诉我:「妳应该去写作」在他们这种酷酷的年纪,他用「妳在厨房的时间太久了」来表达他的不认同(或者心疼)!
剎那间,那种登峰造极的味道又出现了!原来这就是「宝宝不说,但是宝宝都知道」的爱。
真正「妈妈的味道」是他从小到大最熟悉、最习惯的日常品味,偶尔天马行空的花式烹饪也许让他印象深刻,最终,孩子喜欢的依旧是最单纯的「营养均衡」。登峰造极的牛肉汤不是靠和牛或顶级肋眼就可以完成,而是所有细节里恰恰好的调和。
就像亲子关系有时会出现的紧张或松弛,也需要不断调适,最后达到均质化,就是最稳定的状况。妈妈的味道其实是一种生活磐石,它让我们母子在稳定的爱里并肩向前行。
作者为大学讲师、作家、广播主持人,曾创下连两年获林荣三文学奖双首奖记录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