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聚城市稻田--人禾好时》规画2个展区,在长长中岛桌上列出一年廿四个节气,随着时节的变化,带大家进入水稻的生长进程。(卢金足摄)
《联聚城市稻田--人禾好时》规画2个展区,在长长中岛桌上列出一年廿四个节气,随着时节的变化,带大家进入水稻的生长进程。(卢金足摄)
联聚建设七期工地玩创意,利用施工前空檔,于台中市中心市政路、惠来路千坪角地,打造城市稻田镜屋展馆。(卢金足摄)
联聚建设七期工地玩创意,利用施工前空檔,于台中市中心市政路、惠来路千坪角地,打造城市稻田镜屋展馆。(卢金足摄)
联聚城市稻田《人禾好时》展览馆,提供限量种籽卡等礼品兑换,展览为期一个半月,让大小朋友在城市之中体验亲近土地的感动。(卢金足摄)
联聚城市稻田《人禾好时》展览馆,提供限量种籽卡等礼品兑换,展览为期一个半月,让大小朋友在城市之中体验亲近土地的感动。(卢金足摄)
建商在基地动工前大都会设置围篱隔绝工地,但联聚希望能让空置期的基地,有更温暖、友善邻里的空间。(卢金足摄)
建商在基地动工前大都会设置围篱隔绝工地,但联聚希望能让空置期的基地,有更温暖、友善邻里的空间。(卢金足摄)

台中市七期寸土寸金,位于精华地段上千坪角地,出现令人惊艷的绿色稻浪景观,第一期租植收割后,再于沃土种植第二期稻作,主办的联聚文教基金会特别打造《人禾好时》城市稻田镜屋展馆,规画货柜屋展览空间,成为最夯打卡热点,上周末甫开幕就吸引很多民眾来参观,亲子走在田埂上,生机盎然的稻作伴着泥土香,稻田化身户外教室,传达人和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谁是这片城市稻田的农夫?竟然是惠文、惠来国小的学童,该计画由联聚文教基金会发起,邀请学童戴着斗笠下田插秧,让动工前的基地,变身为校园外的食农教室,而风吹稻浪的都市奇景,也成为民眾的讨论热点。

联聚建设七期新的基地,在动工之前化身乡村的稻田之美,利用施工前空檔,将位于市政路与惠来路的千坪角地,营造城市稻田镜屋展馆,货柜屋展览空间,由镜面包覆映照水稻成长及周遭城市地景变化,夜间灯光映照七期夜景别具特色。

联聚总经理王于娟表示,一般来说,建商在基地动工前都会设置围篱隔绝工地,但联聚希望能让空置期的基地,有更温暖、友善邻里的可能,七期在都市化之前是片稻田,长辈们常常会回忆、讲述这段歷史,过去农业时代有许多美好,值得我们回溯,人与土地相互依赖关系,值得传承,因此有了城市稻田的起心动念。

「哇!七期高楼大厦中,出现这块稻田!」 行经七期的民眾直呼「好美!好感动!」联聚建设说,受到农粮署相关政策的鼓励,学校近来也非常重视孩子的食农教育,但受限于校园空间,较难让孩子们有完整的体验,所以当联聚邀请周边学校,一起参与稻田认养的时候,很快就获得支持。

联聚城市稻田的食农教育计画相当完整,在插秧体验前,联聚先请稻作专家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解稻米知识,插秧时,由专业青农组队,带孩子分别体验纯手工插秧,以及机械插秧车的搭乘,感受传统与现代科技经验的对比。

王于娟表示,九月中将有设计师带孩子进行艺术创作,透过教案引导,以「小小理想地」为主题,与孩子们重新思考人与城市、土地之间的关系。

十月初,孩子们将会再度回到城市稻田中,完成稻米收割,最后孩子们的农事成果将被装进纪念米袋,每一位参与学童都将能够品尝到,从城市稻田长成的白米饭。

参与计画的孩子们分享「听奶奶说过以前的人都要种田,但从来没有尝试过」、「原本觉得泥土脏兮兮的,但实际体验之后觉得很好玩」老师们也表示,这样的接触机会,有助于孩子尊重大自然与食物。除了孩子们参与的食农教育内容外,联聚也规划古早味割稻饭、控窑体验,让大人们也能重温农事传统,感受来自土地的生命力。

城市稻田中央的两间镜面货柜屋,规画为城市稻田的联动展览《人禾好时》,受疫情影响延长与市民见面的时间,随着二期稻作成长,终于可以揭开序幕。

联聚城市稻田《人禾好时》共规画两个展区,在长长的中岛桌上列出一年廿四个节气,随着时节的变化,带大家进入水稻的生长进程,并对照人们生活轨迹的变化,展场中还有许多稻米趣味科普知识,以互动方式呈现。

除了静态展览外,亮点摊位也同样吸睛,并提供展览限定的米香仙草,及限量种籽卡等礼品兑换,展览为期一个半月,周末开放,希望能让大小朋友,多个周末新去处,在城市之中体验亲近土地的感动。

#稻田 #联聚 #七期 #孩子们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