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分析,8月底时FED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再度暗示由于经济成长强劲,美国在年底前将开始缩减购债规模。除了FED,其他主要央行如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的扩表速度亦逐渐缓和。此外,在代表流动性的M2广义货币增幅部分,也可以看到今年6月时出现拐点,M2年增率大幅回落,显示主要经济体的流动性已经开始收缩。
以台湾6月的M2年增率来看,6月M2年增率上涨至9.23%,创下近22年新高,主要是银行对民间部门及政府债权成长上升所致。而7月M2年增率就出现大幅滑落,7月M2年增率降至8.7%,主要是外资净匯出及放款与投资年增率下降所致,但国内金融机构资金仍相当充沛。
陈南光在台湾银行家杂志9月号发表「消失的通膨」系列文章,内容指出,在极低利率与量化宽松(QE)支撑下,各国股价与房地产价格持续飙升,全球通膨率也呈现攀升迹象,许多人共同的问题是,这波通膨升温究竟是短暂现象还是持续上升的趋势,又会不会引发通膨大幅上扬。
陈南光指出,通膨率对于经济活动或失业率变动的反应敏感度降低,「消失的通膨」现象愈来愈明显;细究过去30年来,全球物价稳定有5大因素,包括全球化效应使企业调价敏感度降低、劳动市场改变使老年劳动力大增、电商快速成长抑制商品与劳务价格、央行货币政策较以往更重视控制通膨,以及金融海啸后,逆循环商品与劳务通膨率仍低。但他也强调,现在抑制通膨的长期结构性5大因素已经松动;5大警讯正在浮现包括:1、去全球化与供应链重组,2、人口老化与劳动力短缺,3、政府债务货币化,4、通膨与通膨预期逐步升温,5、央行抗通膨公信力消失中。最令人忧心的是央行抗通膨公信力下在削弱中,一旦动摇民眾长期以来的通膨预期定锚,将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扭转过去数十年平稳的物价走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