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左化鹏专栏】有一首乐曲,老夫百听不厌,至少听了千百遍,那就是垃圾车播放的世界名曲《少女的祈祷》。每当日落黄昏,老夫总是不自觉的竖起了双耳,一听到远远传来这首乐曲,内人就会催促老夫,赶紧去倒垃圾。

不知何时,倒垃圾成了老夫纡尊降贵的苦差,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老夫反而乐在其中。老夫喜欢利用短短的倒垃圾时间,观察邻居们的动向,他们白天在家蛰伏了一整天,此时,像地鼠钻出了地洞,有志一同,一起出来倒垃圾。

有的趿着拖鞋,衣衫不整,有的衣冠楚楚,出门如见大宾,有的是粗头乱髮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十指涂上蔻丹的职业女郎,有的是包着头巾的印尼女佣,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若是有些独居老人,多日不见,老夫也会关心的打探他们的下落。

倒垃圾的街坊邻居们,有些人手中提着大包小包的垃圾,有些人只是拎着一小袋鱼皮虾壳、残羹剩肴,有些人两手空空,纯粹是来凑热闹。

以前大家见面,都是相互问好,最近这一段时间,老夫常会藉机和他们攀谈,问他们有没有打过疫苗,不问还好,一问之下,听到的大多是骂声不绝。

他们都是被《少女的祈祷》召唤而来,这一首乐曲,是波兰女作曲家芭达捷夫丝卡1856年发表的传世名作,结构单纯,曲调欢快轻盈,充分表达了一名少女的情怀,她谱写这首钢琴小品,才18岁,正是花样年华,不料,天不假年,24岁就因肺炎离开人世。

一个多世纪后,台湾有位小女生,在家练习弹这首名曲,正巧被刚下班的父亲听到。她的父亲是,时任台湾省政府卫生处处长许子秋,当时,省府为全省各地购买了许多垃圾车,他决定将《少女的祈祷》当作垃圾车的配乐。

许子秋一生致力于台湾的公共卫生政策,献替良多,后来,他也当过行政院卫生署长,1988年因肝病去世,享年68岁。当年,他拍板定案,让《少女的祈祷》当垃圾车的配乐,至今这首乐曲,仍响彻台湾的大街小巷,人人耳熟能详。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老夫 #少女的祈祷 #乐曲 #这首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