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台南市官田区的「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是中华鸟会的团体会员台南市野鸟学会负责经营,今年委托中华鸟会秘书处,以台南官田水雉復育的成功实例,作为推动里山倡议的优良典范,向国际里山倡议伙伴关系网络(IPSI)提出申请并顺利加入。
过去水雉曾在台湾各地的平原溼地都有零星分布,然而因为土地的开发、农业型态的变迁,导致牠们的栖地逐渐消失,加上农药的广泛使用,到了1990年代,水雉的数量一度低于50只。
为了保护残存的水雉族群,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成立于2000年,目前由台南市野鸟学会经营管理,每年林务局、交通部铁道局、台南市政府、高铁公司挹注经费,企业如台积电则长期支援解说志工、增添所需的设备资源,透过公私协力方式,履行里山倡议的精神。
台南市野鸟学会指出,园区也帮助农民了解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规定与补贴措施,并协助他们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强调传统农业社区和生态友善型农业的重要价值,并帮助农民推广和销售这些友善生态的农产品。
台南市野鸟学会说,长年耕耘下来,水雉的族群数量近年持续增加,自2016年以来,台南已每年稳定记录水雉超过1000只以上,其中2020年冬季普查共调查到1723只,这些努力与成果是水雉园区成为IPSI网络成员的铁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