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阿拉斯加和天津之后,中美高层官员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第三次会晤。凤凰网《风向》报导,復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復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解读,这次会晤有4层涵义:
一、本次会晤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包括在中美在台湾、南海等议题上管控分歧,避免衝突对抗;还有因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而产生的涉疆、涉港问题,美方还需就中方列出的「两张清单」进行回覆。另一方面是确定合作领域以及优先合作议题:包括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復甦、伊核问题、阿富汗问题、半岛核问题等。
二、此次瑞士会晤,主要是就一些基本原则问题进行讨论。中美经贸磋商具体将由经贸团队即将进行的对话来办理。近期美国贸易代表提出的「再挂钩」标志着美国承认美国不可能与中国脱钩,她可能期望提供调整规则,改变对于美国工人、企业、消费者、中产积极的不利因素。
三、可以预期,本次会晤将有两方面的进展。第一,双边关系下一阶段发展路线图即将出炉。第二,中美将在双方均关切的重要问题上展开,并取得一些成果,比如中国关切的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美国关切的购买国债问题、伊核问题等。美国在许多外交事务中,需要借助中国的力量,离不开中国的帮助。
四、此次会晤属于中美关系的微调。因为拜登政府经过阿拉斯加和天津两次会谈,意识到此前「自以为是」的政策行不通,所以在9月双方元首直接通话后,拜登政府就对华政策进行了战术性调整,虽然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但是美国在战略层面对中国的基本认知和判断不会改变。但如果能有持续性改善缓和的战术动作,双方关系也会不断改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