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环球时报》13日报导,「据法新社报导,中国南海养殖渔业有限公司的黄花鱼养殖箱被不明物体碰撞,造成约5万斤黄花鱼及海洋养殖产品脱逃。」这样谣传12日被大陆网友与美国「康乃狄克」号核潜艇近日在南海与不明物体相撞联繫起来,经调查发现,法新社没有发布上述报导,大陆海洋渔业专家和海军专家分别表示,南海外海的网箱养殖黄花鱼很少,「康乃狄克」号更有可能撞上的是人工鱼礁设施,「而美国的三缄其口,表明这艘潜艇很可能出现羞于启齿的低级失误。」
《环球时报》报导,一名海洋渔业专家介绍,目前大陆在南海的网箱一般养殖的是军曹鱼等鱼类,黄花鱼主要在福建养殖。此外,出于管理需要,网箱一般都在内海,外海网箱非常少。换言之,潜艇在南海撞上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机率很低。
《环球时报》报导,对于「美国潜艇撞上中国黄花鱼网箱」的猜测,大陆海军军事专家李杰表示,这种可能性不大,相较于养殖网箱,美军核潜艇撞上海底沉船、水泥礁等这样的人工鱼礁设施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李杰分析称,通常情况下,「康乃狄克」号这样的美国「海狼级」核潜艇在航行过程中会採用被动声纳进行水下目标识别和测向定位。被动声纳具备隐蔽性高、探测距离远等优点,是非战时状态或是日常航行中潜艇首选的水下探测方式。而一旦到了战时或是复杂海底地形环境中,潜艇就会将探测方式转为主动声纳。
澳洲广播公司(ABC)近期也分析认为,为隐藏行踪,潜艇通常会使用声纳的被动模式。同时,南海也是「出了名的嘈杂」,不利于声纳探测。
李杰认为,此次事件中,不能排除美军由于疏忽大意或者骄傲自大,在复杂地形环境下没能及时「切换」探测模式而酿成大祸的可能。因为回顾过去,美军由于自身失误发生潜艇碰撞事故的案例比比皆是。
据此前公开报导,2001年2月,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格林维尔」号在夏威夷海域就撞沉了日本「爱媛」号渔船,造成船上9人死亡。2002年11月,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奥克拉荷马城」号在地中海西部水域同一艘商船相撞,导致潜艇的潜望镜和升降装置受损。而在2005年,更是出现了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三藩市」号在全速航行时与关岛附近一座水下山峰相撞,造成一名水手死亡的重大事故。
李杰认为,对于美军三缄其口,一直不愿透露「康乃狄克」号事故细节的做法,与美方一贯乐于炫耀其在南中国海存在的风格不符,「这越发说明『康乃狄克』号在南海可能出现了羞于启齿的低级失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