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波罗的海货柜指数(FBX),亚洲到美西40尺大柜现货价,周内上涨8.5%至17,377美元。同时,至美东的运费也涨6.5%至20,695美元,重新回到两万美元大关。不过,拉到北欧的运费几乎没有变化,每40尺为14,492美元,而地中海港口的现货价也小涨,每40英尺为13,361美元。

至于在跨大西洋地区,需求强劲下,北欧到美东的FBX指数每40尺也涨至7,219美元。事实上,自3月底迄今这条航线的FBX已飙升2.3倍。从北欧过来的舱位还是很紧张,在美国要上货柜轮的等待时间少说3周、甚至更久,端看航线而定。

以这家以色列的以星海运(Zim)来说,就是看到跨大西洋的舱位吃紧,以及日益高涨的货柜运费,在退出这条航线5年多后,现在又重启北欧与美东的定点航班,预定11月1日将首航。

由于船公司考虑的是空柜归还地点,以及如何有效周转利用,因此像冷冻柜等一些特殊货柜也需受预定限制。地中海航运(MSC)日前通知客户,从欧洲到中东以及亚洲的冷冻空柜数量,因全球调度关系,在这几周内将会减少。

因为塞港问题愈来愈严重,货柜船业者有权临时决定是否要停靠某个码头,因此货品送达时间延误已成常态,货主虽然很不愿意但也只能无奈接受。

同时,亚洲最大的两个港口正面临着半年来最严重塞港问题。根据彭博社统计,深圳与香港的港口于15日时,共有约270艘来自四面八方欲停港的船只。另外,码头外还有约百来艘船在排队等入港,比14日约多6成。彭博社还预测,深港两地的港口恐怕会塞到2022年2月份,也就是传统农历春节时。

船舶调研资料库Freightos指出,目前货物走水路从亚洲运往美国约需70来天,比疫前还要久上83%。如果塞港问题不解决,中国大陆制造的商品,将无法准时供给美国将至的假期需求。同时,美国一些最大港口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以中国大陆进口到美国主要入口的南加州来说,其港口装载已近紧绷,有的船只在靠港与卸货之前,等待期甚至长达5周之久。

有些专家学者预估,全球塞港问题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日前,美国政府已着手解决南加州洛杉矶与长滩港的塞港问题。在全球塞港外加供应链断链下,消费者在近期购物时,可能会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因缺货而买不到的情形。

#全球 #塞港问题 #亚洲 #港口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