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表示,现在的不确定性和2020年3月这场大流行病开始向全世界蔓延时一样多,唯一的区别在于投资人现在正悠游于宽松的资金海洋中,因此对那些令人不悦的负面消息并不是太在意。

全球正面临四大风险:供应链、通膨、美国两党政争以及美股泡沫破灭。

现在全球供应链根本是一场灾难,何时才是尽头也依然没有定论。欧洲和亚洲正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美国则苦于商品短缺、物价上涨,为了避免危及经济復甦,美国政府正卯足全力疏供应链瓶颈。

上周三美国总统拜登提出聚焦三大对策的「90天衝刺计画」,盼藉此缓解持续恶化的供应链问题。这三大对策包括延长港口营运时间,将洛杉矶港的服务时间改为每周7天、每日24小时。此前长堤港已经改为全天候运转,这两大港口的货柜吞吐量占美国总量的4成。

拜登政府亦寻求与民间合作,在开会讨论后,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物流龙头联邦快递和优比速都承诺提高离峰时间或夜间的货物运输量。第三项对策则是加快商业驾驶执照的核发以增加司机人手。卡车司机短缺使供应链问题雪上加霜,导致运送货物的速度放慢及成本增加。

有专家指出,白宫也只能做这么多,让港口全天候运作可说是最容易办到的事,国外港口早已行之数月。然而,供应链问题远比运输堵塞复杂许多,例如增加了司机人手、但载送货物的卡车缺货呢?卡车的出货量仍然受到全球晶片荒的影响。

戴姆勒(Daimler)卡车部门执行长Martin Daum在10月初表示,晶片短缺将导致卡车交车量大减,而明年的销量恐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由杜克大学富甲商学院(Fuqua School of Business)以及里奇蒙和亚特兰大联准银行共同进行的企业财务长调查指出,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高层预期这场供应链恶梦将持续到2022年或更久,除了缺料导致生产和运输延宕,并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外,他们并警告缺人迫使他们必须大幅提高薪资。

缺人、缺料、缺船、缺车、缺柜、缺能源,什么都缺导致价格持续上涨,但央行总裁们和经济学家仍然坚称物价上涨是「暂时的」(transitory)。这个词联准会已经使用太多次、使用太久,导致已经失去其意义。上周三联准会公布的9月政策会议纪要虽然预告最快可能自11月中旬起开始缩减在新冠危机期间为经济提供力道前所未见的支持措施,但也指出央行官员仍然预期今年通膨升高是「暂时的」。

同一日美国劳工部公布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经季调后年增5.4%、月增0.4%,高于8月和市场预期的年增5.3%与月增0.3%。劳工部周四公布美国9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较去年同期上涨8.6%,虽然略低于市场预期的年涨8.7%,但仍创下2010年11月以来新高。

更糟的是,在全球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之际,冬季正要到来,美国能源情报署上周三表示,美国家庭的丙烷支出估将增加54%,家庭取暖油支出估将增加43%,天然气支出估将增加30%,电暖支出估将增加6%。(2-1)

#全球 #供应链 #导致 #美国 #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