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必须在吃饭后才能服用药物,但这可不一定。台北市药师公会理事长张文静表示,止吐药物、抑制胃酸、治疗胃食道逆流药物、部分降血糖药物等都需用餐之前服用,民眾务必遵守用药指示,以免药效打折扣。

张文静说,一般药品若没有特别指示,大多都是以饭后服用为主,主要原因就是担心忘记吃药,或是空腹时用药容易伤胃,但还是有少数药品是在「饭前」服药。

饭前服药,指的是病人在空腹的情况下服用药品,避免食物影响药品吸收,进而影响药效,建议于饭前30分钟至1小时或饭后2小时以上,等胃排空后,再服用药品。

张文静指出,饭前用药,以降血糖药物为主,例如,胰岛素针剂也是在饭前使用,部分降血压药物也是如此,才能有效降低饭后血糖,如果用餐后再用药,就来不及调控血糖。

此外,止吐药物也必须在用餐前用药,如果在吃饭后、肠胃里充满食物,就较难达到止吐效果,必须在空腹或是尚未吃东西时,服用止痛药物,才能增加胃排空,促进肠胃蠕动。

张文静说,服用抑制胃酸,以及治疗胃食道逆流的药物也必须在用餐之前使用药物,否则就会降低药效。

食药署提醒,在不对的时间吃药,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造成身体不适。民眾服药前应依照药袋或药品说明书、仿单的指示内容,或是谘询医师、药事人员,以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内服药。

文章来源:本文由《NOW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NOW健康 #药品 #饭后 #饭前 #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