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大陆新一轮电价改革启动,山东、江苏等地已各自开展深化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的首次交易,成交均价较基准电价「顶格上浮」(不超过上浮20%)。专家认为,电价改革扩大了市场交易电价的上浮范围,有利平衡现阶段电力市场各方矛盾衝突与利益诉求,缓解电力供应紧缺情况。

10月8日召开的大陆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常会)强调,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并做好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

据《证券日报》调查,在此轮电价改革实施首日,山东、江苏等地电力市场成交价均较基准价有所上浮,基本触及此轮电价改革要求的上限(上浮20%)。

有分析指出,江苏省和山东省是大陆除内蒙古自治区外火力发电最高的省份,也是除广东省和浙江省外电力缺口最大的省份,减排压力也较大。在内蒙古自治区不缺电力还外送电力的情况下,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4省的外购电力需求最大。电价接近20%的「顶格上浮」成交,说明购电省份的电力市场需求旺盛,当地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实际上,今年8、9月已有部分地区下发电价改革方案。例如,贵州、广东等省份先后发布通知,执行分时电价政策,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上下浮动一定比例,形成高峰电价和低谷电价,引导电力用户削峰填谷,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此外,浙江省发改委将分时电价政策调整范围限定为大工业电价用户,一般工商业、居民、农业生产等电价用户的分时电价政策本次不调整;一般工商业电价使用者自2024年起全部执行分时电价,具体价格和峰谷时段另行制定。

有大陆民营企业主表示,此前的停工停产已经让不少企业进入了「冬眠期」,目前仍限电停工再加上涨电价,一些民营企业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

事实上,大陆这一波从停工停产到电价上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产业中下游的民营企业是承压的主体。产业上游为主的国企这几年的利润率快速增长,形势喜人。今年以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是让上游的国企赚爆。

大陆财政部的资料显示,今年1-6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人民币2兆3883亿元,年增1.1倍,两年平均增长14.6%。有民营企业主呼吁,此时是否应该发挥一下非市场机制的政策调控作用,让利下游或提供财政支援呢?

#电价 #电力 #上浮 #20 #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