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十一长假过后,各地限电限产情况有所缓解。同时,不少企业趁这波电价调涨之际,顺势将产品出厂价格也跟着调涨,不过整体而言,因大陆制造业尤其中下游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因应这波电价改革而将产品售价调涨的幅度也相当有限,据了解,顶多调涨「低个位数」百分点就差不多了。
东莞台商表示,十一长假过后,东莞限电限产情况有所改善,每周「做5停2」,与9月一度「做2停5」相差甚多。不过,据昆山台商指出,当地限电限产在十一假期过后仍然严重。整体来说,大陆限电限产情况在十月中旬启动电价改革后,已有缓解迹象。
限电后大家产能都降一点,市场有比较缺一点,大家会有调价的空间,也不敢一次调太多,因为同行会比较,调太多的话,生意一下就没有了。
上述东莞台商表示,以一般制造业来讲,电价占成本比重不会很高,通常一成都不到,原物料占成本比重最高,达成5、6成之多,以电价上涨为名将产品售价上调1%、2%就差不多,下游也多可以接受,若因原料调涨产品售价,幅度就有可能达5%、10%之多,但也可能因市场竞争激烈,无法转嫁成本。
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赴广东视察发电厂时表示,电价如果太高,下游企业会受不了,将会研究减税费的办法,让企业撑住。有台商表示,虽然讲要减税降费,但不会马上去作,要让一些小厂撑不下去。台商认为,大陆这波对于一些高耗能的产能将进行淘汰,至少2-3个月才会显现出来,「市场洗过一次牌,后面才会更好一点!」
而大陆限电进一步凸显企业涨价与民生物价间的关系,也侧面反映9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年增率「剪刀差」扩大,出现「类停滞性通膨」风险。中经院第一研究所(大陆经济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观察,企业涨价成本有可能会逐步转嫁到末端的消费者物价。
王国臣分析,大陆官方在物价与企业成本的两难抉择之下,仍会优先保民生、保CPI,抑制物价并推动CPI有限度地温和上涨,毕竟面对明年「二十大」将近,民生民怨是很大的问题。至于企业成本方面,则可以透过财政、货币政策来纾困补PPI的压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