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九甲戏」发源彰化伸港乡,还诞生了戏剧名伶蔡凤娇,演艺生涯长达40年,演红《百花台》、《红楼梦》等剧目,70年代还曾红到菲律宾演出半年之久,儿子黄桩荣特别将母亲生前戏服、头饰、琵琶捐给彰化县文化局,22日起在南北管音乐戏曲馆举办「九甲戏文物特展」,见证地方戏曲的歷史风华。
王惠美表示,「九甲戏」特色是「南唱北拍」,以南管的唱腔融入北管锣鼓曲调,演出受喜欢武戏,故又称「交加戏」或「高甲戏」,60年代常受邀于民间婚丧喜庆演出,盛行一时,因时代变迁,歌仔戏的兴起,加上九甲戏传承不易等因素,逐渐式微。
为了传承文化资产,文化局从2011年开办「高甲戏研习班」,并持续从2020年与伸港国中合作开设「高甲戏音乐社团」,让学子有机会认识九甲戏,延续传承。
蔡凤娇女在1950年生于伸港乡,小学毕业后即加入「囝仔班」学戏,先后加入周添顺和周水松主持的「正新丽园南管歌剧团」、「生新乐南管歌剧团」,蔡凤娇女士以「旦角」为主,尤其擅长小旦,但文武旦也行,夫婿黄吉元也曾同是戏班后场人员,蔡女士至60多岁时仍参与剧团演出,演戏生涯长达40余年之久。
儿子黄椿荣说,虽在戏棚下长大,并不太懂得九甲戏,妈妈去世已经5、6年了,担心文物尘封,特别将300多件文物捐出来,替时代做个见证。
文化局长张雀芬表示,在九甲戏式微年代,收藏这批文物更显珍贵。委托立台湾戏曲学院协助,进行分类、纪录及初步评估,未来将持续分类分批展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