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併购与私募股权协会今日举办「2021台湾产业併购与转型论坛」,其中针对「疫后台湾ICT产业布局战略」举办圆桌论坛,邀请刘克振担任与谈人,探讨国内ICT产业如何透过併购投资加速掌握关键技术,建构产业生态圈,强化企业战略优势的可能性及挑战。
谈及研华歷年来的投资併购歷程,刘克振表示,最初是十几年前开始进行「受邀併购」,当时还没什么併购概念,多数是国外私募基金(PE)旗下子公司找上门兜售。此时期是被动式的受邀併购,併购效果算普通的中等结果,「没有死得很惨、但也没好到哪去」。
刘克振指出,后来併购方式逐渐演变,研华4年前成立内部企业投资(Corporate Investment)部门,建立自有团队主动看案,主要採投资而非併购、约持股20~30%,大部分为小型公司、台湾比例偏多。整体效果也算还好,併购中型公司效果都不错,小型的则不甚理想。
刘克振表示,方式之所以有所转变,主要是体认物联网产业已逐步导向智联网(AIoT)解决方案发展,本来生产硬体组件、提供给系统公司组成系统的工业电脑,未来一定要慢慢跨入解决方案领域,对此也成立自己的软体部门。
不过,刘克振坦言,目前跨足经营软体及解决方案的效果「还不怎么样」,就是有团队、有一点点业绩,整体效果还没出来。不过,他个人认为因为时间还没到,因此做个4、5年效果还没显现算是正常,对此仍努力经营耕耘。
刘克振指出,研华近1、2年又有新招,就是结合国内外的PE或创投(VC)进行投资併购,大部分都是此产业中的专业者,目前在中美各有1家、台湾也有,结合专业投资併购专家。由于PE或VC会主动寻找标的再与公司合作,合作迄今感觉不错。
不过,刘克振认为,就产业情况而言,企业育成(Corporate Incubation)比起外部投资併购有效,像纬创集团的育成就做得很好,工业电脑产业应该也很适合,主要由于掌握一些基础要素,对于某些产业的垂直价值,认为未来5年採用育成方式较佳。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