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钢、中油合作推动的钢化联产计画,不仅将被赋予加速台湾产业达成碳中和的使命,也是攸关中油拓展未来生存空间的重要一步。
欧盟最快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碳边境税,美国、日本与南韩也很有可能跟进,各界也高度关注未来钢铁、石化等原物料厂商将面临被课徵重税的衝击。再加上,4月总统蔡英文明确提出「2050净零转型是全世界的目标,也是台湾的目标」云云,指示相关部会与国营企业务必加速转型。
感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减碳压力,国内钢铁与石化两大公股事业中钢与中油,日前宣布展开钢化联产合作,《财讯》报导指出,计画中还包含中碳、长春石化等石化公司,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为什么中油与中钢会有钢化联产合作?中钢是希望未来可以使用液态氢来炼钢,而中油应该要担任燃料供应者的角色。」国内石化能源龙头中油董事长李顺钦一席话,勾勒出双方合作的未来发展蓝图。
资源整合 两大龙头动起来
为实现净零转型愿景,日本、欧洲、美国、中国、澳洲都已投入「零碳石油」—氢能的发展,未来将会完全颠覆现今的能源产业。由于氢能可广泛应用于现有发电厂,也可取代传统燃煤或油气发动的机具,还可以储存于燃料电池,被视为「未来的能源」。但从各国的发展进度观之,氢能要实现大量商用化,还有一段很长远的路要走。儘管如此,面对全球净零碳排趋势,中油与中钢双方也早已有共识,并规画出中长期的钢化联产合作计画。
事实上,中油与中钢这两大龙头厂,在更早之前已展开区域能源资源的整合。如中钢在炼钢过程会产生蒸气,中油位于高雄的大林炼油厂恰好需要蒸气当作燃料,向中钢採购蒸气比自己投资设备生产蒸气更划算。
中油提供氢气在炼钢制程中使用反应;中钢有氧气工厂,会有副产品氮气,又是中油所需;双方在高雄临海工业区的生产线因此互惠共生。
今年8月,中油与中钢更进一步签署合作备忘录,成立工作小组,积极推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甲醇和其他化学品的减碳技术合作。根据《财讯》报导,主要是由于中钢在炼钢过程中,每年会产生约200万吨转炉气、1640万吨高炉气等副产物,其中转炉气含有60%一氧化碳、20%二氧化碳;高炉气含有20%一氧化碳、20%二氧化碳,若能以这些中钢的副产品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作为炭源,用碳捕捉技术收集并加以纯化,再搭配中油的化工制程技术,以及反应所需的氢气,转化为甲醇、甲烷、醋酸等高值的化工产品,不仅可以做到循环经济,还能够达到减碳目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