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涨势凶猛,中央银行喊话「国内物价仍稳」被骂翻,不过继上周五在脸书贴文,表示近月多项重要民生物资CPI年增率虽走高,但这并不属物价普遍、持续、显着上涨的通膨现象,央行今日再于脸书贴文,表示待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供需失调缓解,通膨升温压力可望逐渐纾解,重申国内通膨率应无持续攀升之虞。

央行贴文如下:

近来全球物价上涨情况有感,台湾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如巴西,先进经济体如美国及欧元区之通膨率皆呈向上趋势,惟台湾相对温和。本(2021)年台湾通膨率上升主要系油料费、运输费与蔬菜价格大涨所致;但台湾因疫情控制得宜,较无如美欧等经济体之劳动市场紧俏及货运输入港口阻塞之供应链瓶颈等问题,待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供需失调缓解,通膨升温压力可望逐渐纾解,国内通膨率应无持续攀升之虞。

IMF在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当一国的名目有效匯率贬值、经常帐余额与财政收支余绌对GDP比率下降(如经常帐逆差及财政赤字扩大),以及民眾预期通膨率大幅上扬等4项制约通膨预期机制松动(de-anchoring),才易使通膨率持续攀升。

目前台湾名目有效匯率升值、经常帐与政府财政收支皆健全,且若根据IMF未来3年后通膨预测值来衡量通膨预期亦相对稳定,台湾制约通膨预期之相关指标表现较其他经济体优异。因此,参考IMF所採用的这些指标,显示国内通膨率持续攀升的压力相对较低。

另有人忧心台湾将重蹈早年通膨率大幅攀升的情节,其实当前台湾的通膨环境已不同于往昔:

👉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国际油价以倍数上涨)期间,由于经济活动对石油依赖度高,当油价大幅攀升,通膨率伴随走高(1973年8.17%、1974年47.47%;1979年9.75%、1980年19.01%)。

👉 1990年前后,国内通膨率达4%上下,主因薪资连年大幅调高(1987~1992年年增率介于9%~15.5%),肇致薪资-物价螺旋上升(wage-price spiral),加以1990年波斯湾战争带动油价上涨。

👉2008年国内通膨率为3.52%,主因国际油价创歷史新高(布兰特原油达每桶145美元),带动生质能源需求锐增,推升食物类价格(年涨幅8.56%)。媒体甚至创造了「农业通膨 (agflation)」的新名词,它是由农业(agriculture)与通膨(inflation)二字所组成;不过持续没多久,农产品价格就随油价下跌了。

台湾长期处于低且稳定的通膨环境,且货币政策具有反通膨与反景气循环的特性;另目前行政院「稳定物价小组」的积极作为,以及油电价格平稳机制适时启动,在这些情况之下,应可降低民眾对物价持续上升之预期心理,进而达到稳定物价效果。

#通膨率 #持续 #国内 #台湾 #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