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启废,可预见正反意见必然两极,但可惜的是今天这场说明会,结果仍流于口水,不见科学说服。民眾最关心的核废料处理问题,身为反方的执政党,不说明核废最终处置场如何解决,却又推给「威权时代建立」的歷史结构,可说令人失望至极。

核四有没有断层,是不是活动断层,今天的说明会,两边仍没有可以说服大眾的直接证据。至于重启要花多少钱,正方黄士修说是500亿,经济部次长曾文生则说是三倍、五倍,流于各说各话。

即使如此,所谓的说明会,仍要诉诸更多根据与科学证据,由民眾来作判断。比较可惜,是曾文生指责黄士修,说他拿已故前环保署长李应元出来举例,在消遣对方,但是黄明明只是举例李应元反核,但也支持公投,却被暗指消遣死者,这不是口水是甚么。

核四要不要重启,很重要一个问题是「核废料如何处置」。黄士修举台积电制造晶圆也有废弃物为例,能不能说服人另当别论。当作为反方的执政党,却没有理由迴避。

曾文生说核废料放哪是「威权时代人民没有表达自由」,当年的时代确实是,但这是既定歷史,现在如何处理,正是政府的责任,怎又推给歷史。

反方没告诉民眾的是,台湾已经有三座核电厂,累积有几十年的低放射性、高放射性废弃物,这些要放哪里?最后都得有一座「最终处置场」,而这正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新北市长侯友宜一直要中央回应核废料如何处理的地方。

因此问题不在核四产生的核废如何处理,而是现有核电厂的核废料,最终处置方式政府到底要如何处理?如果能够解决,那核四的核废就根本不是问题。

#核四 #核废 #最终 #问题 #核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