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Gregory Daco表示,美国10月消费者物价报告显示目前高涨的通膨趋势颇具持久力,他预期通膨在好转之前会继续恶化,而核心通膨可能要到2022年初才会触顶。
更令人担心的是,物价高涨已经开始吃掉疫情期间积累的可支配收入以及经济解封后的薪资涨幅。
美国10月经通膨调整后之实质平均周薪年减1.6%、月减0.9%;实质平均时薪年减1.2%、月减0.5%。而今年以来,美国食品和能源价格已经上涨9.7%,且占低所得消费者约28%的支出。
由美国经济学家Michelle Meyer领导的美银研究团队在报告中指出,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更多的所得被迫拿去支应上涨的价格。
此外,密西根大学上周五公布美国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较10月暴跌6.8%,降至66.8,创下10年新低,亦远低于市场预估的72.5,突显出在万物齐涨、通膨急升之下,「拜登经济学」所面临的艰难挑战。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对通膨侵蚀人民所得表达担忧,并承诺将竭力缓解通膨。拜登表示,其推动的1兆美元大规模基建计画将有助于改善交通运输并纾解供应链瓶颈,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项大规模支出计画的通过可能导致物价涨得更快更猛。
拜登政府仍然坚持这场大流行病导致供应链陷入瓶颈,并进而大幅推升通膨,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不过,通膨高涨及消费者信心大幅恶化的双重打击仍已引起联准会的注意。按原订计画,该美国央行预计在明年中完成缩表,之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调升利率,但有些投资人对其升息进程越来越谨慎看待,担心联准会可能不得不更早提前升息。
包括联准会主席鲍尔、美国财政部长叶伦等多数官员和经济学家都预期这样的通膨情势将持续到2022年,但诸多变数都可能影响通膨持续多久和其强度,例如万一出现新的新冠变种病毒导致疫情再度卷土重来、某艘庞大的货轮意外卡住主要航道,或是发生什么天灾,都可能让美国政府全力疏通供应链瓶颈的努力功亏一篑。(2-2)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