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迪化街二段的「大桥教会」在1886年落成,至今已135年,「大桥教会」也是马偕博士在大稻埕兴建的第一个教会,如今仅存北栋侧翼建物「牧师办公室」为马偕时期兴建的原建物,目前由一群牧师所管理,作为社区服务使用,台北市文资委员会审议半数同意「大桥教会」登录为歷史建筑。
台北市最早的礼拜堂为「大龙峒礼拜堂」,但在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被摧毁,事后马偕博士向清廷争取,以赔偿金方式重建石造尖塔教堂,并由马偕亲自设计,也就是现在的「大桥教会」,原名为「枋隙礼拜堂」,而现存牧师办公室,仍保存清待时期2尺的唭哩岸砌墙与尖拱窗,呈现当时的建筑工艺特色。
大桥教会牧师魏永庆表示,通过歷史建筑身分,对教会而言,是个歷史性的见证,从马偕到现在,中间虽然经过不同的歷史,有迁移和建立,每次看见歷史建物都是重新提醒我们外国的传教士对台湾的爱。
魏永庆也提到,将把这份爱持续分享出去,帮助社区弱势的族群,大同区迪化街二段是个被隐藏的区域,透过歷史建筑的鑑定,或许能重新吸引更多人过来,最近因为知道马偕曾经建立教会在此,也会活络人潮,让更多人认识这块土地。
文资委员王维周指出,大桥教会的牧师室为马偕传教并兴建教堂,是北市唯一的见证,大桥教会是马偕兴建的四座教堂之一,不应以其建筑外观为判断文资价值的标准,更应思考期歷史的意义。
文资委员詹添全也表示,大桥教会是马偕在台北市兴建的4座教堂(锡口、艋舺、大龙峒、新店)唯一遗留的实体见证,其他3处皆已拆除,委员郭琼莹提到,大桥教会是台北传教歷史的重要见证,未来修復应保留恢復原来的中轴线与风貌。
魏永庆表示,将持续结合社会资源,照顾社区的青少年儿童,他强调,儿童教育很重要,否则会有很多社会问题,大桥教会也会持续提供长者互动的空间,预防失智,盼青年未来也能将这份爱回馈到教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