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麻,那个扫地阿姨说他们是环保志工,什么是环保啊?」对2、3岁的小小孩来说,「环保」这个名词似乎遥不可及,但环保教育其实可以从生活开始做起。当「举手之劳做环保」成为每天的生活日常,孩子就能在美好环境中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都以为环保教育必须等到孩子上小学才能开始,其实孩子满2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建立环保观念。

培养环保意识 这些活动都可以

.阅读拟人化绘本

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南部办公室主任陈婉娥表示,想让孩子认识「什么是环保」,阅读色彩鲜明、情节简单、拟人化的绘本和童书是最快的途径。

「日本作家田岛征三的《从山里逃出来/垃圾,丢啊!》和杉山佳奈代的《上山种下一棵树》都是很适合幼儿阅读的环保绘本。」前者描述人类不断开发山林做为垃圾掩埋场,原本住在山里的动物被迫离开;后者则透过描绘山川大地等自然生态凸显森林、河川、溼地、海洋的重要性。

.净滩、自制玩具 边玩边做环保

平常除了善用绘本让孩子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也可以带孩子参与净滩、净山、生态体验、自制玩具等环保活动,或参加环团组织举办的推广课程;「像花莲的黑潮文教基金会、高雄永生环境教育基金会就时常举办海洋主题的环保讲座。」

.参与各县市幼儿资源中心环保课程

陈婉娥表示,台湾关注环保教育的组织很多,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荒野保护协会、野鸟协会都有针对幼儿设计的活动,各县市幼儿资源中心也有环境教育的主题课程,建议爸爸妈妈可以多利用这些社会资源,让孩子从小建立环保意识。

幼儿可以养成的5个环保好习惯

1.涂肥皂时把水龙头关起来

2、3岁的孩子很喜欢玩水,要提醒孩子「不能随便开水龙头玩水」、「洗手洗澡涂肥皂要先把水龙头关起来,之后要冲掉肥皂泡泡再把水龙头打开。」平常不用水要关紧水龙头、随时留意水龙头是否有水流出来。

2.随身带手帕擦嘴、擦手

小小孩吃饭往往会用到大量的湿纸巾与卫生纸,最好让孩子养成用手帕擦嘴擦手、出门带手帕的习惯,减少使用湿纸巾与卫生纸。

3.出门自备餐具及水杯

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不少家长因为担心店家提供的餐具不乾净、共用餐具容易传染,选择让孩子用免洗碗、塑胶汤匙吃饭。陈婉娥表示,一次性餐具会对环境造成极大伤害,要确保孩子吃得乾净卫生,其实可以自备吸管、餐具与环保杯。学龄前的幼儿通常都会有自己专属的儿童餐具,例如小汤匙、学习筷、不锈钢碗、水杯…等,出门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准备,让孩子养成自备餐具、使用自己餐具的习惯。

4.避免遗失或丢弃玩具

海边常会发现各式各样……

本文作者:戴筠

(本文摘自【婴儿与母亲】2021年11月号)

【婴儿与母亲】2021年11月号
【婴儿与母亲】2021年11月号
文章来源:婴儿与母亲
#环保 #习惯 #净滩 #自制玩具 #自备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