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父母能一直保持健康活力、上了年纪依然能神采奕奕吧。但是,如果这种想法最后却变成要父母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或者建议他们必须找点开心事来做的话,是否又有点过头了呢?

或许因为电视新闻或报章杂志常报导一些参加义工活动,活出有意义人生的银髮族故事,让人开始产生「希望我家爸妈也能效法」的念头。

但是每个人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乐趣不尽相同,让爸妈自己决定他们想做的事就好。子女干涉太多,只会变成多管閒事。

虽说每天发呆有提高失智症的风险,不值得鼓励,但人类就算没有特定的生活目标,日子还是过得下去。只要他们感到心满意足,其他人也无须过于挑剔。并不是每个人上了年纪后,都得过着为谁付出或热衷兴趣嗜好的日子。

●别把老迈的父母 当成小孩看待与管教

「父母年事已高,在社会上算是弱者,我得尽可能保护他们才行。」

社会上的弱者,指的是收入或体能受到限制,在社会上处于弱势的人。帮助弱势是人之常情,但是把同样的观念套用到亲子关系上,可有待商榷了。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最近我听到不少人表示自己与父母沟通不良,而我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是因为他们太把父母当弱者看待了。

上了年纪之后,做起事来难免会变得比较不灵巧,也常会出现失误。然而,这些都只是外在的表相,绝不代表智力衰退或情感迟钝。父母被子女当成幼儿对待,当然会愠怒。

请记住,不管是八十岁或九十岁,父母永远都有身为父母的自尊。不顾父母尊严,在外人面前说那种对小孩子说的话,只会让父母感觉没面子,也难怪他们心情会不好,连血压都飙高。

近年来,听到许多人表示自己与父母沟通不良,请试着检讨一下,是不是自己太常把父母当弱者看待了呢?

本文节录自:保坂隆【与父母相处不内伤】/时报出版

#亲子关系 #父母 #爸妈 #失智 #与父母相处不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