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正式成立,美国跨党派议员近日提出法案,要求美国国务卿运用美方外交影响力及声望,协助台湾在尚未设有代表机构的国家内设处,并对抗伴随而来的威权威胁。
美国共和党籍眾议员费希巴哈(Michelle Fischbach)23日协同民主党籍眾议员皮特斯(Scott Peters),共同提出「促进与台湾关系法案」(Promoting Ties with Taiwan Act),要求美国国务卿制定策略,促进台湾与其他国际伙伴的关系。
根据费希巴哈公布的草案内容,法案指出,美国政策是应与盟友伙伴合作,支持台湾与印太及其他区域国家扩展关系与往来,并运用美国外交影响力及声望,促进台湾在目前尚未设有常驻代表机构的国家内设处。
法案表示,台湾目前在全球72个国家与区域共设有112所外交机构,其中17所设在邦交国。
台湾想增设外交机构并不容易。法案举例,今年2月,盖亚那政府因为中国施压,24小时内单方面决定终止与台湾互设代表机构的协议。立陶宛自7月20日宣布允许台湾在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设立「台湾代表处」后,也遭受中国政府的政治施压与经济制裁。
有鑑于此,法案要求美国国务卿在法案生效180天内,向国会提出因应策略,协助国际伙伴在台湾代表机构设立的过程与设立之后,对抗威权政权试图利用经济胁迫、恶意影响力来干预机构成立的努力。
此外,法案也要求国务卿,盘点尚未设有台湾常驻代表机构、但可能有意愿与台湾建立关系的潜在国家,并向国会详述美方预备如何运用外交资源,促成台湾与潜在伙伴间的政府层级讨论。
策略提交后一年内,法案明定,国务卿须向国会递交报告,说明美方透过哪些作为来执行策略。
费希巴哈透过新闻稿表示,台湾是美国重要的友人及贸易伙伴,她很骄傲能提出美国政府能採取的具体步骤,鼓励台湾与其他国家发展类似关系。她说:「我希望能看到台湾发展出一连串建立在相互尊重、贸易利益上的新友谊。」
除了两位主要提案人外,法案目前已获得13位跨党派眾议员连署支持,包括去年3月生效、协助台湾巩固邦交的「台北法」推手匡希恒(John Curtis)。
法案23日已送交眾议院外交委员会审理,若获委员会表决通过,还须在眾参两院过关,才会递交至美国总统签署后生效。(编辑:杨昭彦)1101126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