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教书,晚上笔耕,现年63岁的舞蹈家张晓雄出生于柬埔寨,因为战乱而辗转到中国大陆成长,之后到澳洲发展,曾任职澳大利亚国家舞蹈剧场主要舞者。如果生命是一条长河,张晓雄一生漂泊,落脚在台湾,近期出版《践行者:张晓雄的创作人生》一书,分享他创作与教学人生。
张晓雄表示,他自小过着颠沛流离的人生,在战争中看见人的极恶与良善之处,人生比小说电影还要多变,他表示,自己曾经歷扭曲年代,为此从来不计画,「假如人生可以事先规划,那么此生便毫无惊喜可言。」
张晓雄表示,人生第一个12年在柬埔寨成长,第二个12年在中国大陆,第三个12年在澳洲,之后又到过香港、北京等地,1996年来台,「我常自问:我到底是谁?当我认定自己是一名柬埔寨华人时,到了中国被视为是一名外来者,到了澳洲时,又被看作是一名中国人。这是我人生中一个永恒的命题:我是谁?」张晓雄表示,人生中很多变动因素,让他学会不思考明天和未来,「我的人生没有生涯规划蓝图,生命惊喜来自变数,这让我学会扎实且饱满地活着,做好准备,抓紧所有机会。」
近期张晓雄带着学生跳他的舞作《哀歌》,这部作品既是献给他的母亲,也是为战争中失去亲人的母亲与孩子而作。他想与学生分享宝贵的悲悯之心。
张晓雄表示,一如作品里谈论的生存故事,没有特定种族,也不是单一民族的苦难,而是全体人类的共同遭遇,「我想和学生分享,面对不公不义,假如保持沉默,放弃个人坚信的理念,那么将会成为共犯。」
张晓雄说,他不管去了哪里,总会遇上很糟糕的事,但也有会遇见人性光辉的时刻,「我十几岁就开始漂泊,这让我始终带有一种悲悯之心,会对人伸出援手,因为我知道,人都有善恶面,那是一种平衡,我们都在克服自己恶的一面,弘扬善面,而在最困苦的时候,总需要有光亮的照耀。」
随着数位时代来临,各种科技也与艺术合作,张晓雄观察,人们无法阻挡科技的进步,但如何正确使用科技,成为现代人的一大功课,「科技是展现人们的贪婪或是成为一种助力?无论如何,艺术在这年代,更显得重要。艺术教育,如何触动人对生命的悲悯之心,这一点本质上不会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