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事新闻杂志《外交家》,29日专访AidData执行长派克斯(Brad Parks)。AidData日前发布研究报告,披露一带一路(BRI)沿线国家的隐形债务,已高达3850亿美元。北京之所以能如此,在于先前大陆海外贷款多半贷给主权国家,如今却透过国有企业、银行等第三方途径,规避了主权政府的帐面债务;然而,这种做法却如小偷一般,潜入东道国国库窃取税金,却不留任何痕迹。

※高达3850亿美元的隐形债务

派克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是一段隐性债务上升,主权债务下滑的冒险。在BRI启动之前,北京大部分的海外贷款都流向中央政府机构,即债务人为主权国家。随着BRI正式开跑,大陆近70%的海外贷款如今流往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特殊目的的企业、合资企业与私人部门机构。

换言之,这些债务大多不会出现在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国家的政府资产负债表上;但这些债务大多数都受到东道国政府显性或隐性的义务保护,使得公共债务与私人债务之间的界线模糊化。

※透过第三方规避主权债务数字

自1951年以来,世界银行的债务人报告系统清楚记录主权国家借款人向外部债权人借贷的实际与潜在借贷数字。结果发现,相较于债务人报告系统的真实数据,低收入与中等收入政府少报了3850亿美元的大陆借款。

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政府不是负责还款的主要借款人。但是,这些隐形的债务借款人政府仍旧负有潜在的还款义务,毕竟只要借款人违约或破产,中央政府就会介入。

在BRI启动之前,北京大部分的海外贷款都流向中央政府机构,即债务人为主权国家。随着BRI正式开跑,大陆近70%的海外贷款如今流往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特殊目的的企业、合资企业与私人部门机构。图为大陆资助建设的马尔地夫友谊大桥。(图/新华社)
在BRI启动之前,北京大部分的海外贷款都流向中央政府机构,即债务人为主权国家。随着BRI正式开跑,大陆近70%的海外贷款如今流往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特殊目的的企业、合资企业与私人部门机构。图为大陆资助建设的马尔地夫友谊大桥。(图/新华社)

印尼的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就是最经典的隐形公共债务风险案例。印尼政府想要在不增加政府外债的前提下,为金额高达52.9亿美元的大型项目融资,以解决公债的天花板限制问题。

最终,雅加达拍板在公私部门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的基础上,为铁路建设筹措资金。在此精神下,印尼与大陆国营企业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V)─「印尼中国高铁公司」(Kereta Cepat Indonesia China,KCIC)。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SPV提供高达40亿美元的贷款,剩余的项目款项都由SPV所有者透过股票出资支付。印尼总统佐科威更签署法令,禁止政府将资金用于该项目。

然而,该项目在实施过程却出现20亿美元的巨额超资。2021年10月,佐科威改变先前做法,签署新法令授权政府援助。目前印尼政府计画于2022年自国库提取2.867亿美元,并将资金注入SPV。

※国库小偷

派克斯警告,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提醒世人,应当注意隐性公共债务风险可能带来的问题,即东道国往往在不透明、间接甚至隐蔽的情况下,承担着破产风险。

儘管印尼当局一再向纳税人保证,雅加达政府不会为KCIC的债务负责。从狭义来看的确如此没错,虽然佐科威总统授权向SPV提供国家资金,却没明说SPV可使用国家资金偿还债务;但纳税人的税金流入让KCIC维持偿付能力,或者是透过流动资金进而让铁路继续建设。

除非该铁路能顺利竣工,并且因庞大的运载量创造巨额收益,否则KCIC无法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偿还庞大的债务。也因此,印尼政府注入到SPV的任何资金,实际上都代表着一种间接形式的公债。

派克斯总结,隐形债务就向国库的小偷,他不会正大光明的敲门然后进入;相反的,他从后门偷偷地溜进去,还不留下任何指纹。

文章来源:China’s BRI Lending: $385 Billion in ‘Hidden Debts’

#一带一路 #BRI #债务陷阱 #隐形债务 #乌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