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来袭,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11月30日宣布,成功从临床标本中把病毒株分离出来并加以培养,是亚洲首个成功的研究。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系主任杜启泓今(12月1日)表示,此次研究结果对公共卫生政策及疫苗研制有很大参考价值,期望有助用于开发和生产新疫苗。
杜启泓表示,成功分离代表可以继续研究Omicron入侵细胞的能力,了解病毒的传染性,也可分析已接种疫苗人士或曾受感染患者,产生的抗体能否中和Omicron变种病毒。他续指,研究团队担心Omicron变种病毒会成为主流,但目前仍难以判断。
杜启泓认为,全球刚发现Omicron时都会加强检测,初期有较多病例并不出奇,目前仍需两至三星期培植足够数量的Omicron病毒,才可以进行动物实验,得出更多研究结果,届时会在国际文献中发表数据。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则认为,虽然目前疫苗对Omicron成效的资讯比较混乱,但无证据显示疫苗失效,又强调疫苗除了中和抗体,还会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例如T淋巴细胞,在感染时杀死病毒,阻止病毒在体内繁殖,所以接种疫苗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力。
崔俊明预估,药厂生产针对Omicron的疫苗需时约半年,其中BNT及莫德纳等核酸疫苗的制造过程会较快,约需100天重组mRNA,再用3个月生产便可付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