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廉称,如果说已开发国家药品供应体系建立在高价创新药、完备的卫生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高度集中的医药产业以及有限人口等条件之上,那么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开发中国家,需要用较低的经济成本和尚不健全的医药服务与监管能力,为人口规模巨大的民眾提供药品保障身体健康。
胡颖廉表示,此前一些年,中国医药卫生政策以治病为中心,强调「有医治病」和「有药可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发进步,中国已经从结构上解决了缺医少药问题,药品数量问题不再是主要矛盾。于是在实践中,预防为主、医保控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新药审评审批改革等一系列政策,都指向药品降费增效的目标。
2018年以来,中国在推进医保药品管理改革领域取得重要成效,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准」,医保目录内药品使用持续增加,医疗机构用药结构更加合理,药品费用占比连续下降,医疗生态得到重大改善。二是「强」,重大疾病治疗和特殊人群用药保障水准明显提高,尤其是抗癌药等救命新药可及性显着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得以维护。三是「高」,集中招标採购和国家医保谈判的药品价格下降且用量增加,患者用药品质水准提升,随着未过评药品市场占比骤减,中国医药产业正走上高品质开发道路。四是「新」,集採药品费用占比显着下降,创新药进入医保速度加快,提高了药物可及性也降低了患者负担,为人民群眾高品质生活打下健康基础。
相关成效的取得绝非偶然,得益于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另一方面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胡颖廉强调,除了要继续做好医保目录药品管理的降费工作,接下来还需要更多考虑如何增效。例如,如何更好地激励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如何在守住社会公平正义底线的基础上追求医保用药效率,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破题的领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