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获得官方庞大资金奥援,扮演大陆半导体制造的重要角色,不过大陆智库发表评论表示,美国对大陆半导体产业打压日益凶猛,倾国家之力打造的中芯却距离台积电越来越远,儘管从前三季业绩来看,稳坐大陆 晶圆一哥宝座,但目前仍面临三大风险,包括研发金额减少、研发人员匮乏,以及留不住人才。

智谷趋势为非营利性民间智库,日前发表一篇名为「中芯国际 千万别步联想后尘」文章,披露大陆当前最输不起的,就是产业升级受阻、供应链被封锁与经济失速隐忧。

文中提到,过去10年,大陆一直想要把卡脖子的手掰开,结果却是有喜有忧。近些年,最痛心的莫过于「芯痛」,中芯背负国人很多期待,

在华为禁令之后,大陆原本期望2025年晶片自给自足率目标可达到70%,但IC Insights研究报告,依目前大陆半导体发展来看,届时只能达到19.4%,与 70% 的目标落差很大。

儘管中芯前三季业绩坐稳大陆晶片一哥,但净利润翻倍增长之下,却出现了三大危险讯号。

一、研发投入金额减少

第三季财报来看,研发投入只占营收比重11.7%,金额降至10.8亿人民币(约台币47亿),为最近几年新低。

2020年研发金额最高是英特尔135亿美元(约台币3780亿),占全球半导体研发投入近20%,高通约60亿美元(约台币1680亿),三星55亿美元(约台币1540亿),台积电为37.2亿美元(约台币1041亿),今年还在持续加码。

而中芯在2020年研发投入46.7亿人民币(约台币203亿),较疫情之前2019年减少1.5%,还不到同年台积电的五分之一。中芯研发投入金额不断减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二、研发人员匮乏

比研发金额减少更危险的是,研发人才缺乏。中芯员工近几年离职率是同业的1.3倍,截至今年6月底,研发人员数量为1785人,较去年同期暴减600多人。

反观,华为研发人员超过10.5万人,占公司总人数53.4%,去年研发资金高达1419亿人民币。

三、人才快速流失

据统计,中芯研发人员平均年薪去年13.5万元人民币(约台币58万元),今年下降至12.9万人民币(约台币56万元)。被外界嘲笑还不如深圳、上海送外卖的小哥。

高端人才要靠引进,得不到补充只能乾着急;后备军还在培养之中,偏偏现有的还留不住,结果是恶性循环。

由于缺乏人才,科技突破速度、产能扩张速度就变慢;于是,国外半导体企业能用更多的产品,从大陆赚走更多人民币,同时吸走更多人才。

#半导体 #晶片 #中芯 #台积电 #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