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环球时报》8日报导,香港新选举制度施行后的首个立法会换届选举,将于本月19日举行,153名候选人将竞逐90个席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3日接受大陆《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过去这些年来,香港在民主、选举等方面推进的工作并不应该用「政改」一词来形容,因为香港的政治体制已在《基本法》内有明确规定。而鉴于当下香港已拥有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未来仍将有机会依照《基本法》和香港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推进行政长官普选工作。
对于四年多的执政经歷,林郑月娥表示自己有欣慰,也有遗憾:欣慰的是,香港歷尽风浪,终回平稳;遗憾的是,自己没能更好地团结香港社会。在她看来,未来的香港,将是一个独特、多元而富有魅力的地方,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光明的前景——这也是她希望传递给那些因担心「政治气氛」而离开香港的人的资讯。
林郑月娥强调,回顾过去四年,在香港政改扮演的角色,她说,落实《基本法》有关内容不算「政改」。回归以来,香港做了三次所谓「政改方案」,只有一次成功,因为没有得到立法会超过2/3支持。
但回看这些年经歷,其实那些工作并不是「政改」,因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已经很清楚明白地写在《基本法》内有关行政长官选举的部分之下,即「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实现普选」,但前提必须要有「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来提名相应的特首候选人。所以并不是在「政治体制改革」,而是在落实基本法中的有关内容。
林郑月娥说,2013年到2015年当时叫作「政改小组」的工作团队,花了20个月去落实普选行政长官,社会上也取得一些基本共识,但却遭到了一些议员反对。事实上,这些议员在过去几年中只要是和特区政府有关的、和特区管治有关的方案,他们全都会反对。
她认为,鉴于香港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未来将有机会按照《基本法》第45条继续推进香港普选行政长官,当然这必须要看香港的实际情况。
林郑月娥指出,对于即将举行的香港立法会选举和明年特首选举,她有三个期待:第一个期待是,此次立法会选举能真正体现出完善选举制度的重要目标——爱国者治港。
第二个期待是,可以让选民们瞭解,香港并不是要搞一个「清一色」的选举。现有的153名候选人有不同的政治背景,有一般称之为「建制派」的人,也有「非建制派」、或以往属于「民主派」人士。还有许多独立人士,比如大学副校长、成功青年创业者等。
第三个期待是,未来立法会能真正做到反映香港各界意见,既能把民眾的诉求带到立法会,也能履行基本法下修订法律、审批拨款等宪制职能,还能监督行政机关工作。
所以,她现在每天都在呼吁、鼓励香港更多登记选民积极参与这次选举。也在新冠疫情下做出特殊安排,在三个陆路口岸设立投票站,使在大陆居住的香港登记选民可以在19日当天投票,然后马上折返大陆且无需隔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