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8年举办成立30周年的「经典道上—传统与创新书法展」获得书法界的热烈迴响,也带动了书法多元表现的风气后,中华汉光书道学会将于12月11日至12月22日于台北中正纪念堂2展厅推出《转变-书与非书的现代诠释》特展。
中华汉光书道学会表示,该展览将呈现从传统书法结构美学的和谐性,以及线条质地的丰富性考量出发,再就结构的解构后,重新思考书法如何从生活周遭,体会不同时空中所作的改变,包括从碑、帖不同调性的扩充、不可识文字从具象到抽象的表现等等。
除展出个人传统作品与现代书艺作品80件外,还包括集体创作七组件,极具特色与代表性。
创作者分别透过多元的创作观点及手法,向观者抛出诸多层次的对话及思辨。例如甩动线条的省思:探讨线条因着不同的材质、原料与碰撞、拉扯下所能产生的变化。
易经与抽象表现:将极简的线条赋予生命,开发出看似抽象又能连结到不同卦象意义,这对于启发书法抽象表现,有很大的开展作用。
疫情下的隔离与创作行为:重新拼贴创作出书与非书不同样式的口罩形式所结合的画面,记录了在疫情期间隔离下所面临的种种不方便,也让大家重新回到极简生活型态的体认。
林园幻境-书与非书的抽象过渡:这样的表现除了蓊郁茂密的森林,又如同进入神秘梦幻的空灵境界,这是将案头书法改变成更宽广空间的一种训练。
转变:破坏书写的一次性,经由很多人共同书写完成,它就变成一种料想不到的结构组合,这样的结构组合,形成了新的造型,也颠覆了原本过于习惯的文字结构。
跨堺留痕:将碑帖从巍巍耸立的石碑到案头卷轴的文人雅兴,以立体形式呈现,其中探讨线性如何间接或直接衝击影响现代空间的存在,以及对视觉的衝击提出挑战。废物变礼物:藉由包装的概念,将瓶子、石头、陶罐与书法结合,产生近似侘寂美学的人文色彩。
学会指出,这次展览目的在于凸显书法与周遭环境的关系,让书法的线性(碑的雄浑、帖的典雅秀美,所组合产生的阴阳关系)作出更有意味的形式,并开拓书艺宏观的视野。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