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2月18日公投只剩不到一周的时间,多位生态、水工、空污等领域的学者专家,今天召开「留下三接在大潭,让科学证据来说话——学界呼吁不同意三接迁离公投记者会」,并发表共同声明,不同意三接迁离。

今日与会的多位学者专家曾实际参与三接再外推的各项科学调查工作,他们指出,藻礁公投联盟许多关于藻礁论述,过于偏离事实,且误导社会大眾,综整目前二十多个专业领域的科学调查结果,目前三接工程对于大潭藻礁的影响实属轻微,呼吁民眾在做选择时,能从多方向理性思考,目前的三接再外推方案,在藻礁保护、稳定供电、减煤减碳减空污应能兼顾,且有立即成效。如果三接迁离大潭,藻礁也未必能零损失保存,因大自然的力量可能改变更大,但供电稳定与减碳减空污,势必因时程延宕,使得国人必须承受其结果。

今天的记者会由反方办事处代表刘志坚(台湾环境保护联盟理事长)发起,中央大学水文与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教授钱桦主持,参与的学者,包括了生态领域的中研院动物所前所长邵广昭、台湾湿地学会研究员黄守忠、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前研究员谢蕙莲;地质领域为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许树坤;水工领域有成功大学水工试验所研究员黄国书、中央大学水文与海洋科学研究所所长黄志诚;供电、空汚(能源转型)领域为台湾大学生物产业机电工程学系前教授谢志诚、台大兼任助理教授赵家纬、中兴大学环工系教授庄秉洁。

学者的共同声明如下:

最近这一段时间,关于三接是否破坏藻礁的争议吵得沸沸扬扬,我们其中许多人都参与了三接外推案的研究调查,我们发现,最近提案方有很多关于「毁灭」、「灭绝」藻礁生态的讨论,有许多过于夸大、偏颇,这样的发展令我们感到忧心,因此,我们想提出四点说明:

一、综整目前二十多个领域不同的科学模拟、调查结果,三接工程已对藻礁区做出最大保留,对于藻礁生态的影响实属轻微,应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即便三接迁离,大潭藻礁的生态也不一定会变得更好,因此相关讨论应该建立在科学实证的基础上,让科学证据来说话、来引导政策规划,莫让偏离事实的言论误导社会大眾,若只为个人理念或利益,不断发表罔顾科学事实的言论,只会让台湾陷入一个理盲的社会。

二、对于藻礁及藻礁生态,应该以「大时间尺度」、「大空间尺度」的角度来观察,这是国际间对于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的思辨基础,由生态系与人做为出发点来讨论、不应把单一的保护标的无限上纲,这无助于我们朝永续发展目标的推进。

三、相较于其他海洋保护区、国家公园,大潭及观新藻礁已受到政府高度关注,也投入许多保育与研究资源;对待大潭藻礁最好的方式,是有效的环境管理,中油公司若能持续推动三接工程,应接受全民监督,以善尽管理人责任与义务。

四、建议民眾思考三接迁离公投案时,能够从生态、生产、生活等面向综合考量来做出选择,现在三接再外推案,在藻礁保护、稳定供电、减煤减碳减空污应能兼顾,且有立即成效。如果三接迁离大潭,藻礁也未必能零损失保存,因大自然的力量可能改变更大,但供电稳定与减碳减空污,势必因时程延宕,使得国人必须承受其结果。

#公投 #三接 #迁离 #藻礁 #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