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讯》报导,屋龄36年、12层楼的松柏大厦,多年洽谈都更无成;这次住户抓住「公办都更2.0」的机会,再建美丽新家园。
车水马龙的台北市重庆北路4段上,往士林方向的百龄桥旁,有一栋楼高12层、外观酒红色的住宅大楼「松柏大厦」;这栋大楼是士林社子人的回忆,也是早期当地的指标建筑,远眺仍看得出往日气派,只是不敌岁月痕迹,不得不认老。
昔日气派建筑 安全问题逐渐浮现
根据《财讯》报导,日前台北市政府推出「公办都更2.0」,对于想合作都更却不知道如何着手的社区,由市政府领头,居中协调沟通,再对外招标建商;这项措施颇获好评。台北市都市更新处处长陈信良表示,松柏大厦是公告发布50天内,第一个带着9成地主意愿书来参与的社区,让他印象深刻。
松柏大厦住户彭宇豪带着我们走访社区,「外墙瓷砖会掉落,有一次掉下水泥块,好几次被建管处要求改善,一有地震来,我不是担心自己安危,是先关心瓷砖有没有砸到路人,这要负民刑事责任的耶!」921大地震后,松柏大楼的问题慢慢浮现。
根据《财讯》报导,彭宇豪与太太是土生土长的台北市社子人,4年前一圆买屋梦,搬进他们从小看到大的地标社区。哪知道住进第1年,就被通知自家漏水到楼下,第3年换楼上漏水下来;检查厕所,发现厕所上方的水泥剥落严重,梁柱也损坏。只要一有地震,就听说哪户邻居室内又裂了缝开始渗水,进而兴起都更的念头。
彭宇豪打听得知,10年前也曾有住户想要推动都更,邻居说「建商一听到是12层的大楼,直接拒绝」,「再找建经公司试算,好久没有下文」,后来不了了之。
为什么都更这么难?《财讯》分析,36年屋龄的松柏大厦,共有87户,地主有99人,有些地主没有房子权状,却有地下室权状,产权复杂。
一位都更专家指出,这是建商最不想碰的案子,因为要整合的所有权人数太多,房屋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属不同,有的人有房屋没有土地,或有土地没有房屋,十分复杂。此外,建筑物是原容积实施前兴建的,既有建筑楼地板面积大于法定容积,住户都更危老后获得的奖励有限,因此改建后想要分回原房子的室内使用面积几乎不可能,都使得推动改建难上加难。
产权复杂地主多 建商敬而远之
彭宇豪接受《财讯》採访时,表示,直到2020年6月,捷运工程局来里民中心开北环段Y24站的说明会,提到重庆北路4段上没有出口,有人当场气得离席,问捷运局有无解方?官员回答,除非有人愿意捐赠私地,或是社区先都更再捐赠出口。这才让社区住户的都更意愿更加凝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