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人因尿毒症洗肾(透析治疗),你担不担心自己也会走上同一条路?照顾过洗肾的妈妈和婆婆长达5年的黄小姐坦言:「会啊!怕我的体质是不是也容易出事情。」肾臟科医师说:「门诊常有病友家属问这个问题。」

答案有些残酷。长庚医院一项新研究、已刊登在《美国肾臟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发现,如果你的父母亲洗肾,你洗肾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2.15倍;如果是兄弟洗肾,高出4.78倍;最令人讶异的是姊姊或妹妹,她们如果洗肾,你的风险提高11.04倍;而若是你的儿女洗肾,你本人风险也会比一般人高出2.78倍。

分析2013年健保资料库、比对全台洗肾病人就医纪录,发现遗传因素占因尿毒症洗肾风险的31%。

更重要的是,另外七成因素是不良习惯或日常环境造成。家人有相似的生活习惯,例如对饮食有同样偏爱、日常作息差不多;,肾功能跟着出问题的机率自然也会变高。这也解答为什么,没血缘关系的夫妻也有1.66倍风险。

家里有亲人每周3次进出洗肾室,恐是愈来愈多家庭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医师们提醒,虽然洗肾风险有三分是天注定,但后天条件是自己可以掌握,饮食均衡、生活习惯、长期用药行为这三项是改善的焦点。糖尿病占洗肾将近一半的原因,但不少糖友都是到晚期才晓得生病,提早发现可降风险。医师建议,实践3方法,可从危机中脱身:

1. 向医师问清楚爸妈、手足或另一半洗肾的主因

最简单的区分法,如果家人是因为糖尿病,或是高血压、高血脂或其他疾病破坏肾功能,造成尿毒症,血缘或家庭关系可能带来较高风险,更要用心改善生活环境和行为。

相对的,如果是因为细菌感染如尿路发炎,或是受伤、长期不当服药(例如止痛药)、误用含马兜铃酸草药等原因,就比较不必担心遗传问题。

2. 定期自我检查,未病前揪出病根

家人在洗肾,你自己可以:

.定时量血压

.观察小便的泡泡是否久久不散

.用手指压压关节,若凹陷一段时间还无法弹回,可能是水肿

这些徵兆都可以是肾臟出问题的警讯。此外,肾功能不佳也会造成贫血及身体倦怠,体力变差。如果有上述情况应到医疗院所详细检查。另外,中年后肾功能会随年纪下降,这是自然现象,40岁后最好找信任的单位定期做健检,若发现问题可及早解决。

如家人有遗传性肾病,先确认自己是否也生病了。(示意图/Shutterstock)
如家人有遗传性肾病,先确认自己是否也生病了。(示意图/Shutterstock)

3. 如家人有遗传性肾病,先确认自己是否也生病了

.遗传性多囊肾

.遗传性肾丝球炎

.亚伯氏症候群(Alport's syndrome,典型症状有血尿、听力变差、眼病变等)

.其他有遗传倾向的肾臟病,如局部肾丝球硬化症、先天性肾臟及尿路异常等

以上疾病都可能引发末期肾功能衰竭,变成尿毒症。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有能力检查出这些病症。

遗传性多囊肾通常要到30岁后才会出现较明显的水泡,可被超音波检查发现。如果爸妈、兄弟姊妹有多囊肾,又担心自己会不会也有,青少年可抽血验一下基因,准确度几乎可达100%。

研究团队直言,目前先从就医资料交叉分析出各种家人关系的风险,但背后原因还不清楚,例如手足的影响为什么比父母还要大?团队提出假设:「兄弟姊妹间有相似的基因、共同的生活环境,还有手足间相近的生活习惯」,但后续还需更多研究才能破解真正理由。

全台洗肾病人已上升到8万5千多人,而国内目前1~4期慢性肾臟病患者估计已超过200万人。多一点自觉,就能帮自己远离肾病阴影。

文章来源: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康健杂志 #洗肾 #肾功能 #遗传 #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