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46岁曾姓男子罹患出血性脑中风突然陷入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曾男脑内持续出血,病情状况恶化,家属得知情况后,决定安寧缓和,并于拔管后转入呼吸照护中心,但曾男却奇蹟似甦醒,且生命迹象稳定,随后转至新高医院復健治疗,透过院内新型机器人復健辅具復健,曾男目前已可站立、短暂行走,同时简短对答。
新高医院神经内科医师陈柏年表示,曾男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加上自己经营修车厂,长期长时间工作,导致过度疲累,发病前时常觉得肩颈僵硬,但没有明显症状,血管长期受到衝击,使血管弹性减弱管壁受损,只要受到刺激、疲累、激烈运动等,就会让血压飙升,血管就容易破裂出血,进而导致曾男脑出血。
曾男脑出血昏迷被送往医院急救,经断层扫描发现是双侧桥脑脑出血,随后转入加护病房观察,但因曾男脑内持续出血恶化且仍昏迷不醒,状况非常不乐观,家属决定拔管放弃急救,但求生意志坚强的曾男竟在拔管后奇蹟般甦醒,并恢復稳定生命迹象。
由于是出血型脑中风,导致曾男患有许多后遗症,包含无法清楚说话、眼球无法对焦、行走困难等,需持续復健才有机会自行自理基本生活,因此曾男转介到新高医院復健治疗,如今曾男已可藉由辅助器站立、短暂行走、简短对答。
新高医院復健团队表示,出血型脑中风需藉由长期復健才有较佳的成果,病发后6个月到1年内为復健黄金期,以曾男为例,其脑出血位置位于脑干的桥脑,也就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因此在制定曾男的训练菜单,会特别着重于四肢的控制,同时训练患者利用辅助器加强起身、走路、抬脚等动作。
新高医院表示,他们在曾男的復健疗程中加入机器人復健,使用最新引进轨道式悬吊復健设备及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透过AI感应力量不足的患侧,可以避免患者在復健过程中不当的出力,也能帮助加强重心转移、身体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新高医院朱益仁副院长提醒,脑血管疾病占国人前五大死因,且出血型脑中风死亡率高达3成,脑中风患者通常都伴随着三高等慢性病,尤其冬天的温差变化大,更要留意血压状况,千万不可大意轻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