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古蹟「学海书院」(现名高氏宗祠)前厅、正厅建筑整体及内部木雕、石雕、泥塑、彩绘等建筑装饰工艺修復。(罗永铭摄)
学海书院(现名高氏宗祠)创建于清道光17年(西元1837年),为清朝淡北最高学府,红色木门上已有些模糊的金色题字,显示它的歷史悠久。(罗永铭摄)
私有古蹟「学海书院」(现名高氏宗祠)中保存臺湾北部重要彩绘匠师许连成师傅彩绘作品,更是修復工程中保存的重点之一。(罗永铭摄)
台北市与高氏宗族携手合作,进行私有古蹟「学海书院」(现名高氏宗祠)前厅、正厅建筑整体及内部木雕、石雕、泥塑、彩绘等建筑装饰工艺修復。(罗永铭摄)
台北市现存唯一书院建筑的私有古蹟「学海书院」(现名高氏宗祠)一隅,斑驳的木窗和墙壁歷史味相当浓厚。(罗永铭摄)
学海书院(现名高氏宗祠)创建于清道光17年(西元1837年),为清朝淡北最高学府,歷史悠久,书院屋顶上还有许多精致剪黏、装饰等,显得相得缤纷华丽。(罗永铭摄)
台北市与高氏宗族协调,修復建物时规划以调查研究、旧照片、现况等依据回復原有外观,并尽量维持建物内部的旧有材料,以保存清代书院的建筑风华。(罗永铭摄)
台北市现存唯一书院建筑的私有古蹟「学海书院」(现名高氏宗祠),今举办第一期修復工程开工典礼,预计将进行前厅、正厅建筑整体及内部木雕、石雕、泥塑、彩绘等建筑装饰工艺修復。(罗永铭摄)
台北市现存唯一书院建筑的私有古蹟「学海书院」(现名高氏宗祠),3日举办第一期修復工程开工典礼,预计将进行前厅、正厅建筑整体及内部木雕、石雕、泥塑、彩绘等建筑装饰工艺修復,除完整保留古蹟的原有风貌外,也为万华地区再添一处歷史文化场域,让民眾重温艋舺传统深厚的歷史风华。
今日由润昶有限公司林季泽董事长、黄天浩建筑师、万华区公所詹天保区长、黄珊珊副市长办公室林冠年秘书、高氏宗祠代表高朝国主委、文化局田玮副局长、文资委员薛琴老师、文资委员刘淑音老师、万华区青山里李昭成里长等人共同出席第一期修復工程开工典礼。
「学海书院」创建于清道光17年(西元1837年),为清朝淡北最高学府,同治和光绪年间分别设置的艋舺义塾和淡水县儒学皆附设于学海书院之内,足见其重要性。而建物中保存臺湾北部知名彩绘匠师许连成的多幅彩绘作品,更是修復工程中保存的重点之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