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迈入高龄化社会,心臟病及心臟衰竭盛行率也升高,医师指出,由于心臟瓣膜会随年龄退化,65岁以上长者盛行率约1到2%。儘管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但仍有患者因为怕麻烦或恐惧而未定期追踪,台大医院首创「瓣膜性心臟病暨微创治疗门诊」,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患者更快速拟定治疗策略,及早控制疾病。
今年75岁的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总统府国策顾问陈其南,今(24)日受邀出席台大医院记者会,透露自己十多年前健检得知罹患心臟瓣膜疾病,但一直没有症状,直到两年半前,某天正要起身下车时突然喘不过气,感觉心臟没在动,整个人都停摆,差点以为自己要走了,去年1月接受心导管手术治疗后,术后恢復良好。
台大医院心臟内科主治医师林茂欣表示,退化性心臟瓣膜疾病好发于70到80岁,而心臟瓣膜逆流、风湿性心臟病则较常发生在年轻及中壮年族群。瓣膜性心臟病的典型症状包括胸闷、活动时感觉喘、昏厥,林茂欣形容像是汽车踩油门时空转,如未积极治疗,平均余命只有2年。
为提供瓣膜性心臟病患者更便利且精准的诊断,台大医院整合心臟内外科团队设置「瓣膜性心臟病暨微创治疗门诊」。台大医院副院长赖逸儒表示,过去病人求诊时,医师通常会安排择日再来检查,且病人可能需要奔波于内外科之间,却不知道如何整合眾多意见,并找出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林茂欣说明,「瓣膜性心臟病暨微创治疗门诊」除了整合内外科资源,也和心臟功能检查室密切合作,初步规划病人就医当天就能初步完成心臟超音波和生理功能检查,并于同日取得检查结果;至于核磁共振等高阶影像检查,预计将排程尽量缩短在1到2周内。
台大医院「瓣膜性心臟病暨微创治疗门诊」预计明年1月4日开诊,针对18岁以上、经心臟超音波检查为显着瓣膜疾病(中度以上),或是医师评估瓣膜疾病须接受外科或介入性治疗者,採专人专线约诊方式,由专职护理师协助了解病况并协助挂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