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20日报导,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古城在推进清洁取暖工程中,採取禁止烧柴、封炕封灶等极端手段,致使当地老人被冻哭。记者实测,当时居民家中温度不到摄氏7度。
2019年起,山海关古城区域开始实施「煤改电」,为全面禁止烧煤、烧柴火,甚至採取了用水泥封堵炉灶等粗暴措施。
虽然当地政府免费配发了电暖器、电毯,但一方面取暖效果不佳,「暖气片开了,温度也上不来」「光是炕热乎了,屋里还是冷」,另一方面24小时用电取暖成本较高,即使给予电费补贴,居民仍然难以承受。
事件曝光后,当地已启动整改,并对古城住户实行登记购买电水暖炕免费政策,安装户补贴约人民币1500元(约新台币6525元)。山海关区区长刘尤优表示,在古城内全部实行集中供暖和接通天然气,不太现实。正在古城内逐步推行空气能热泵,确保古城民眾温暖过冬。
中国纪检监察报今天刊文指出,政策实施如果不人性化、不合理,必然引起群眾反感,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清洁取暖改造是好事,但不能「一刀切」。
对于清洁取暖造成民眾生活成本增加的问题,报导引述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冯相昭表示,这一情况需要重视,「经济成本是清洁取暖的重要影响因素」。
冯相昭说,清洁取暖改造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煤改电」面临着改造流程复杂、补贴依赖度过高等挑战。此外,民眾房屋也必须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如果保温条件没有改善,不仅会影响取暖效果,还会增加能耗,加重成本。
他认为,如果当地政府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就禁止原有取暖方式,无疑会影响民眾生活。
中国为了治理空污,已有数年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多地推行「煤改电」或「煤改气」,也就是改用电力或燃气取暖,但每年都有相关负面报导。像是因为电费、天然气价格高,或管线未完工,导致学校与家庭无暖气可用,民眾受冻;或是执法人员暴力执法,强拆炉灶或强行运走民眾家里的煤炭等。
根据中国纪检监察报,生态环境部10月底表示,今年新改造还没有通气、通电的,坚决不允许拆除原来的供暖设施,原来烧煤就烧煤,同时还要保证补贴到位。(编辑:张淑伶)1101227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