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真少女演到自在熟女,传艺金曲奖最佳演员朱安丽,相隔4年将再重演击乐剧场《木兰》,代父从军的女英雌,究竟是带着什么样的心境返乡?朱安丽表示,木兰一角简直刻画了她的戏曲人生,从纯真到圆熟,「我就是木兰,木兰就是我。」
2021年底的最后两个月,朱安丽一人就演了四檔戏,从国光剧团的《极西之地有个费特儿》、臺北海鸥剧场《海鸥之女演员深情对决》、国光《大劈棺》及朱宗庆打击乐团的《木兰》,角色属性大不相同,但戏分皆吃重,同时还得忙着教戏,把戏传承给新生代,再过两年就要满60岁的她表示,虽然体力没年轻时好,但做每件事都满心欢喜,精神奕奕,「每天转换在不同的角色里,做着喜欢的工作,发挥我的价值,我感到很自在。」
传统戏曲里有《木兰从军》剧目,朱安丽年轻时也唱了不少回,她说,学生时期唱木兰,并没有太深刻的感受,年纪渐长再重新诠释击乐剧场版的木兰,融入自己的生命歷程,这才有深刻体会,「木兰说的是每个女人的故事,也何尝不是我的故事,从离家、拚搏、转换到安定,然后回家。我这一生都在做木兰。」
花木兰代父从军,远征他方;朱安丽自小在南投奥万大部落成长,10岁离开山上,到台北陆光剧校学京剧,她说,读京剧学校也像是上战场,「当年第一次下山到剧校,对我而言很陌生,不敢开口说话,生存机制也被打开了。」
花木兰女扮男装,呈现强韧的特质,朱安丽在剧校里也曾隐藏自己,「我曾经觉得自己条件不好,也没有背景,学会把对自己的自卑收起来,告诉自己如果要站上舞台,就要靠实力说话,从此养成独立个性。」
只身一人在剧校,没有家人在身边陪伴,只有同侪,她说,「就好像木兰,她的家人也在故乡,身边只有同袍,也因此我认为木兰对亲情有很大的渴望,家乡亲情的召唤,对她而言是最大的柔软所在。」
带着最擅长的京剧功底,与一群音乐家同台飙戏,音乐家们飙的是戏也是艺,朱安丽说,「音乐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能把我的情绪牵引出来,同时说出无法言语的幽微感受。我们同台作战,一起演出,一起回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