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朱亚君专栏】那女孩走进谘商室时,神情憔悴,满身是伤。她已经好长一段时间,靠安眠药和镇定剂才能睡一点点觉。​

她很痛苦,她的爱情总和她的家庭一样,企图透过愤怒、威胁与暴力来控制她。

初恋男友如此,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力量的男人,给她勇气脱离暴力,但没多久,拯救她的英雄居然又变成伤害她的野兽。​

她不明白。她想起小时候那个总哭得撕心裂肺的母亲,她曾告诉自己永远不要像她。​但现在那个哭的人是她。她觉得自己永远都是「受害者」,她必须找到一个英雄当「拯救者」⋯⋯

这是黄惠萱临床心理师笔下的一个女孩。​必须要抽丝剥茧、慢慢让愤怒觉醒,她才发现了自己被错待。​

黄惠萱心理师说:「妳父母对待妳的方式,往往决定妳在爱情、婚姻里的面貌与位置。」​而你还在用你的童年创伤惩罚自己的爱情吗?​

在这本《爱情创伤来自童年创伤》书中,黄惠萱心理师写了12种病态情人:愤怒情人、妈宝情人、控制情人、竞争情人、人于情人、冰箱情人⋯⋯每一篇章不只是她们的故事,也彷佛是我们真实的经歷。​

在故事之后,资深心理师并提出最实用的「关系蓝图」与「自我调整基本功」,让你重整内心,看到那些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匮乏与伤痛。​

童年的伤,我们太过熟悉、太早吸收进我们的呼息与血液里,甚至那可能是我们唯一知晓的亲密互动方式,以至于我们误以为那是爱,又或我们总试图在弥补童年时的匮乏,误认为那些匮乏,可以在伴侣身上获得,但这却反而让我们更容易恋上病态情人。​

女孩们,从停止威胁自己的内在语言开始,逐步改变:​清理生命中的黑暗史,「重新解读关键经验」​、回溯爱情史,对照原生家庭互动,找出规律​、增进自我观察、练习「平衡」且「全面」地认识自己​、练习对他人和对自己说「不」​、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练习「停止」回应(「让我想一想」不等于「拒绝」)​、减轻「权威」与「自我中心」滤镜​、练习用「新的方式」说话:用说话划出界线,说出自己真正的心意​、让「新回应」帮你摆脱受害者角色​、放下拯救者角色,让彼此都做自己​。

作者为宝瓶文化社长兼总编辑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爱情 #情人 #创伤 #练习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