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什么时候会有身心具疲的感觉呢?各位什么时候会觉得彻底筋疲力竭呢?厌倦过多的工作量,觉得连恢復的力气都没有时,会认为这是职业倦怠吗?儘管一般认为职业倦怠应该是因为过多的工作量导致的,但也有可能不是因为「工作」本身。

首先,对工作的高标准要求是导致职业倦怠最大的原因,尤其是所谓的顶尖人才,即工作表现出色的这些人,更容易陷入职业倦怠之中。上司总是会将任务率先交付给工作表现好又态度佳的员工,而优秀的员工也会毫不推委地接下工作,所以不管员工怎么做,事情都不会减少,做着做着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感到疲倦,下班后也没办法多花心思在家人、朋友或伴侣等亲近人的身上,继续这样的话,最终很容易在体力、精神方面到达极限而倒下。

虽然工作量太大也是个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承担了多少工作责任,自己负责的职务、承担的范围到哪里,很多时候都是模糊不清的。有些公司根本不告知业务范围。要做的事情太多,责任范围却不明确的话,当然会觉得相当痛苦。

过度广泛的工作范围也会导致职业倦怠,特别是实习生或新进职员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公司希望新进员工能够迅速掌握所有业务,但实际上非常困难。他们往往一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些什么。即使再忙、再累,如果能有成就感的话,或许还能撑得下去;但若是如同工厂零件或是资源一样,被到处叫来叫去,处理各式各样的业务,不仅无法掌握职务内容,只会备感压力。公司不去考虑一个人的执行力、或是他能执行的业务范围,便径行分配工作,甚至是不考虑当下状况就下指导棋,才会造成这样的事情发生。

上司过分控制也是问题,如果上司事事都要干涉,不仅会剥夺员工的自主性,就连从失败中学习成长的机会全都被剥夺了。当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和上司与同事一起确认,但是独自一人可以做到的事,也要一一受到上司的确认与干涉,那么这个人就很难有尝试错误的经验。过度的掌控会损害个人的自主性,自然而然也会让人产生「主管不信任我吗」的想法,甚至失去自尊心。

没有决策权也会让人感到疲劳。自己负责的职务有独立解决的权限,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可以得到成果,并且享受相对应的收穫,这样的工作才会让人感到有意义。无论再累、再疲倦,只要做出令人满意的成果就行;或者就算是失败,在自己工作上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尽全力,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

以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而言,在工作中感到效率极佳被称为「工作旺盛感」(thriving at work),如果有工作旺盛感的话,就可以抵销部分心理上的耗尽。可是韩国的组织结构很难感受到工作旺盛感,只要是上司交代的事情,不管自己的意见为何都必须执行,而且事情进行顺利的话,功劳被上司抢走的情况也很多。实际执行工作的人无法获得成就,或找不到减少耗尽的契机,感觉被视为附属品,就会产生「我有必要这么辛苦地工作吗」的念头。在掌控权或决定权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很容易与周边的人产生摩擦或内在矛盾,这种情况本身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

另外导致职务压力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呢?业务没有获得相对应的报酬也是问题。试着想想看,一周每天都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但却没有相对的加班费;诚心诚意地接待顾客,却连一句「辛苦了」的问候都没有时;与同样职务、做类似工作的同事比起来,我的薪水却低很多时,像这样得不到适当的报酬,就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本文摘自《我做了什么会产生职业倦怠》/大块文化)

【内容简介】「在一个病态的社会适应良好,称不上真正的健康。」──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下班的前十分钟主管才通知要开会;每天为了应付其他同事的需求,永远把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往后放。

资深员工的能力已经过时,却任性又爱发脾气;身为后辈因为职称差异,不能反驳,只能默默忍耐他们的不合理。

每天都被数字跟业绩追着跑,明明社会整体经济下滑,但公司却认为每年业绩数字都会成长。如果没达到业绩目标,甚至要在公开会议中被羞辱。

下班时累得想哭,回到家顿时松了一口气;上班前的通勤路上想着,如果从月台上跳下去,是否就不用进公司了……

为什么工作越努力,生活就越痛苦?

作者安珠延是韩国着名的精神科医师,在书中他提到,前来就诊的患者最常提出的问题是:「我做了什么会得职业倦怠症?」当我们身心俱疲时,往往先责怪自己,认为是自己的抗压性不够、太脆弱、与他人相比不够认真努力,所以才过得不好。然而事实上,一个高度压力导致过劳的社会,问题并非来自于个人,而是公司与社会交织形成巨大的压力。我们活在一个过劳的社会,这个还社会鼓励我们做到倒下前不能喊累;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理直气壮地照顾自己。

不是只有工作量大才会产生职业倦怠

虽然一般认为导致职业倦怠的主因是过多的工作量,但也不一定是工作量本身造成的:

工作表现越好,就会被交付更多工作;业务责任过于广泛模糊,分不清楚权责;主管干涉太多,缺乏自主权而无能为力;过多的工作量却没有适当的补偿,补休和加班费不成比例……

职业倦怠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工作或社会环境的问题。

越是想适应病态的社会,身体和心灵就会消耗殆尽,开始对工作感到厌烦、乏味,开始觉得一切人事物都毫无意义,甚至变得愤世嫉俗。

每个人都有资格好好照料自己疲惫的身心

没有所谓的「喊累的资格」或标准,无论是谁,都要拥有照顾自己的时间与态度。

安珠延表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都应该好好受到守护。先从照料自己开始,摆脱「必须独立而有效率地生活」,才是踏出让整个环境改善的第一步。

【作者简介】安珠延안주연

精神科医师,成均馆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兼任教授,Mind Mansion医院代表院长。善于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三个层面探讨忧郁症与适应压力障碍等相关疾病,并与患者一同解决问题。希望藉由探讨工作、人际关系、家庭等人生重要价值之间的矛盾与困难,进而抚慰人们的心灵与日常生活。

【译者简介】梁如幸

新竹教育大学毕业,韩国首尔大学儿童家庭学系硕士毕业,移居韩国已逾十年,兼职译者。爱好动物,喜欢透过阅读与更宽广的世界相遇。译作有《喵星人玩具杂货手作指南》、《整理力就是学习力》、《韩星狂练!打造零赘肉S曲线的芭蕾伸展操》、《某天,突然青春期》、文学小说《洞》等。

联络信箱:[email protected]

《我做了什么会产生职业倦怠》/大块文化
《我做了什么会产生职业倦怠》/大块文化
#职业倦怠 #压力 #问题 #工作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