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微博消息,近日,由银河航太自主研制的6颗低轨宽频通信卫星正式出厂,这是大陆首次批量研制低轨宽频通信卫星。该批卫星目前已运抵发射场,将于2022年第1季择机发射。发射成功后,将构建卫星网路试验网路,可实现单次30分钟以上的连续通信服务。

2021年8月,大陆工信部宣布中国5G基地台数与终端连接数占全球比重均超过70%,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面通信网路。而新的目标,正在向空间通信进发。

据《中国经营报》报导,早在2015年,美国航太发射公司Space X就公布了「星链计画」,并计画发射1.2万颗低轨通信卫星,建成后地面使用者可直接通过终端连接卫星,实现全球网路通信。这一计画的诞生,也间接拉开了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的竞争大幕。除美国外,目前包括欧洲、日本、韩国等通信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卫星网路计画。

按照卫星轨道高度不同,通信卫星按距离地面高度可分为低轨、中轨和高轨三类,其中低轨卫星轨道高度通常在500km~2000km,由于部署距离低,具备「低延迟、低辐射、低成本」等特性,且不用架设基地台,信号覆盖不受地域限制,故与5G形成互补,被视为现有地面网路通信的有效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将低轨卫星通信需使用的非地面波(NTN)技术纳入5G范畴,正是全球通信标准制定组织3GPP正在努力的目标。2021年9月,3GPP公布5G技术标准的R17版本将于2022年冻结发布,标准将首度引入非地面波技术,以作为5G标准的一部分。业内广泛认为,这对于移动与卫星通信产业而言,将是一座重要里程碑。

TrendForce研报预估,截至2022年全球卫星市场产值将有望达295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3.3%。尤其是在中国,受物联网需求与有限轨道资源驱动。预计2021~2035年中国卫星网路总产值或可达9337.7亿美元。

有相关数据统计,2021 年全球共进行航太发射活动144次,向太空送入1816个航天器,其中近地轨道1777个。大陆在2021年发射卫星的数量为97颗。

#卫星 #低轨 #发射 #通信卫星 #5G